作者简介

林小英,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和质性研究方法,当下专注于研究教育改革的合法性塑造、新中国高等教育场域的形成和质性研究中的图像方法。

内容简介

中国50%以上的学生在全国2000多个县接受教育,县中应该采用精英教育,还是普惠式教育的模式?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三少爷耍飞刀
    不喜欢用这种“悲天悯人”、“俯视”的视角来看待所谓的“县中的孩子”。我来自中部地区的农村,是县中的孩子,还是二线城市某普通中学教师。我的“城市中学”学生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读个大学,然后被“朝九晚九”、“996”、房贷、车贷、领导PUA奴役。不比我在农村的没有读书在工厂打工的发小们,日子幸福多少,面临的问题少多少。甚至还比不上耕田父辈们,农忙时的充实,和农闲时的闲适,他们对日子的“掌控感”和“期盼感”,比我们强多了。这本书充满了一厢情愿的预设,夹杂着无处生根的建议。真的,这样的视角要不得。01-20
  • Glücklich
    宣发多得离谱,书名叫县中的孩子,但是关于孩子的内容寥寥无几,都是源于老师和作者本人的主观臆断,总结也有失偏颇,非常失望!02-08
  • Toby Wilson
    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作为社会精英的“我们”如何关怀与同情“他们”的故事。通篇充满不自知的精英傲慢和露骨的他者凝视,这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北大教授花几个月时间“下凡”调研的结果——一堆缺乏真实情感介入的“实证”材料,旁边附上学院中产自以为是的偏颇阐释,把农村学生不好好学习的原因解释成“吃得太饱”真给我看笑了。真想读到平民视角的平民教育研究,还得是黄灯《我的二本学生》比较靠谱。12-25
  • 猫咪建筑师
    过于行政、官僚,写代课、定向老师的段落尤其能解释其他评论里说的“看不见人”的问题。这些老师不就是县中孩子里比较好的未来了么,没有被分流,能读上师范找到工作,然后呢不还是让人家为宏大叙事牺牲奉献吗。那再问县中孩子将来想干嘛就太假了吧11-06
  • 一块红布
    优点是田野做的很好,展现了县域教育工作者眼中的教育领域现状。个人认为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揭示绩效管理体系反而制造出更严重的形式主义,而且教育的价值根本不可以单用绩效衡量。缺点是虽然书名提到“县中的孩子”,但内文没有出现任何县域学生的视角。书的理论层面较为薄弱,套用布尔迪厄及一些教育学理论时略显生硬。县域教育的问题,绩效至上而价值缺失,这又何止县域而已?县域“主体缺位”沦为城市教育改革指挥棒下的附庸,正如作者所说,这也是城乡关系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远远超过了这本书的范围。11-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