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由12篇论文组成,分为4编。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日本中国史研究的理论问题的检讨与反思,一是对六朝具体历史的分析。书中所收论文集中反映了谷川先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思考,无论对于了解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发展,还是具体认识中国中古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日本的中国史研究,是与日本近代国家同步发展而来的。自古以来,日本就受到中国文化无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也在两千年之间蓄积,而产生了被称之为“汉学”的学术领域。“汉学”在前近代是作为知识分子所必须具备之教养的。可是,自从日本以明治维新为契机,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时候,就与近邻诸国(朝鲜、中国)开始了新的外交关系,由此产生了建立近代亚洲史学的必要性。迄今为止在日本所使用的“东洋史学”的名称,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它是将亚洲史作为与西洋史对等的学术领域来定义的概念。

中国史研究也正是作为这种“东洋史学”的一环而发展起来的。以汉学这一传统学问为素养,采用西欧近代史学之方法,由此才形成了作为近代历史学的中国史学。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大约半个世纪中,如果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已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恐怕也不能算是过分自诩吧!在政治史、法制史、社会经济史、宗教史、文学史、思想史等各个领域,所达成的实证研究成果中,有许多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关于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史的课题,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内藤湖南(1866-1934)的时代区分说提出之后,时至今日其构想仍在学术界具有着经久不衰的巨大影响。到了三十年代,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探索中国社会结构的尝试,也接连不断地提了出来。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饭饱先
    只有看过后三篇的内容,才能理解谷川道雄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因何被称之为日人治中国史的经典之作:因为他以寥寥数语,结合几则常见史料的梳理,就搭建起理解汉魏六朝至隋唐地方社会与宗族组织运作的理论框架。后人在此方面的研究,更多地是基于此的细节纠错和修正,却有破而无立。11-22
  • Scipio
    很不错,京都学派代表人物。08-29
  • 月詠
    論文集性質,不可避免地有重出的現象。前兩編基本是綜述,但半個世紀前的研究動向現在看來已經陳舊。谷川氏的研究方法和森正夫如出一轍,鉤沉史料,以小見大。新出土文獻中亦有可對其結論作增補者。可惜翻譯和校對問題極多。04-23
  • Adiósardour
    中国自殷商到汉末为古代,汉末三国进入中世纪。殷商之际与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化都是非本质性的,应将殷周革命理解为“原始氏族制社会的飞跃、发展的产物”其成立的原理是“在保持血缘秩序不变的前提下形成的政治秩序”。秦汉社会“基本上仍未能超脱这一原理的框架,甚至可以说不过是同一结构的再编、扩大”。汉末三国的士大夫,包括清流士大夫与逸民,从不同角度对汉政权加以抨击,开拓了超越帝国的思想立场。并在知识分子与民众间形成了精神的连带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产生了打倒王朝的政治运动,还孕育着超越中国古代世界成立原理的新时代的起点。三国以后的天灾、战乱成为日常化的时代中,人们为了生存而在自然的血缘关系之外结成新的共同体,由此形成与古代社会不同的基层社会结构。共同体结成的契机是对自身私欲的抑制,主要体现在士大夫身上。12-15
  • Sky
    读日本人写的南北朝史书,都会感叹这丫是在写奇幻小说那~~08-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