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伊恩·哈金(IanHacking,1936—2023),现代科学思想巨擘,加拿大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新实验主义”开创者,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曾获加拿大勋章、霍尔贝格奖、巴赞奖等荣誉。研究方向横跨概率学、实验物理学、语言哲学、逻辑学、精神病学等多个领域,开创性著作包括《概率的突现》《表征与干预》《驯服偶然》《重写灵魂》《疯狂旅行者》等。凭借卓越的创造力,他不仅架起了多个学科之间的沟通桥梁,更改变了公众对人类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讨论:要理解现今科学为何如此,仅知道它是“真实”或被“确证”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它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译者简介:傅益东(1987—),江苏宜兴人,历史学博士,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医疗史、精神卫生史。

内容简介

总想旅行不正常,精神障碍会传染❗

现代科学思想巨擘伊恩·哈金精神疾病哲学代表作

---

走进第一个疯行者的生命世界

揭示催生疯癫的社会“生态位”

追问困扰现代心灵的深层问题

---

【亮点推荐】

★现代科学思想巨擘、加拿大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新实验主义”开创者伊恩·哈金精神疾病哲学代表作:总想旅行不正常,精神障碍会传染。医疗社会史名家余新忠X精神疾病专家徐一峰联袂推荐!

★走进第一个疯行者的生命世界,展现19世纪神游症“大暴发”的历史图景:迷失自我的神游患者阿尔贝·达达,坚持自我的专一医者菲利普·蒂西耶、精神医学宗师夏尔科、癫痫和癔症的医学之争,盛产疯人的双重意识之城波尔多、浪漫旅行和无序流浪的文化意涵、受到监控、无所遁形的欧洲大陆、试图逃脱庸常、释放自我的中产阶级……

★横跨精神医学、科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开创性地定义暂时性精神疾病的概念,揭示催生疯癫的社会“生态位”!从19世纪的歇斯底里、神游症到20世纪的多重人格,这些流行一时的狂症是真实存在的精神疾病还是不由自主的对号入座?究竟是什么因素,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制造发疯的方式?

★饱含同理之心,追问困扰现代心灵的深层问题: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惊恐障碍、进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当今的我们是否越来越不正常,未来的我们能否治愈这些疾病?“希望借助更多知识、更多技能,人类能在道德上和生理上更好地理解自身的状况……只会反复念叨一个流行短语、一个时髦词汇,一切终将是徒劳无益的。”

---

【内容简介】

一个迷失自我的魔怔行者,一位坚持自我的专一医者,拉开一场流行疯病的序幕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奇怪的传染病似乎从法国波尔多蔓延开来。数十位男性发现自己在无知无觉的状态下漫游欧洲,明明心里没有目的地,却穿越国境,乃至跨越大陆,最后或被警方拘留,或被关进疯人院。当时的医生诊断其患有“神游症”。在《疯狂旅行者》中,现代科学思想巨擘、加拿大著名科学哲学家伊恩·哈金创造性地考察了这一鲜为人知的疯狂旅行流行病。他横跨精神医学、历史学、科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不仅讲述了第一个“疯行者”阿尔贝·达达耐人寻味的人生故事,而且探索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包括精神障碍的真实性、催生疯癫的社会“生态位”,以及这个一百多年之前的案例对备受精神疾病困扰的现代世界的意义。

---

【著译者简介】

伊恩·哈金(IanHacking,1936—2023),现代科学思想巨擘,加拿大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新实验主义”开创者,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曾获加拿大勋章、霍尔贝格奖、巴赞奖等荣誉。研究方向横跨概率学、实验物理学、语言哲学、逻辑学、精神病学等多个领域,开创性著作包括《概率的突现》《表征与干预》《驯服偶然》《重写灵魂》《疯狂旅行者》等。凭借卓越的创造力,他不仅架起了多个学科之间的沟通桥梁,更改变了公众对人类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讨论:要理解现今科学为何如此,仅知道它是“真实”或被“确证”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它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

傅益东(1987—),江苏宜兴人,历史学博士,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医疗史、精神卫生史。

---

【相关评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余新忠:

这是一本令人感到新奇,同时也促人深思甚至大开脑洞的著作,一本兼具趣味性和学术性的好书。它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人们日常较少关注的一个个疯人的奇特故事和他们的生命世界,而且还提出了“短暂性精神疾病”“(社会和精神)生态位”等前沿而具启发性的新术语。更为重要的是,《疯狂旅行者》还启发我们,如果继续沉溺于由此引发的“现实存在”还是“社会建构”的争论,可能无益于真正消除那些“病人”的疾病和苦难,反而可能制造新的疾痛。只有进入他们身体和心灵的生命世界,理解其所处的“生态位”,然后依靠科学的力量给予对症干预,才有可能超越争论,给人类的健康和快乐带来更多福音。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脑健康研究院院长,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徐一峰:

多重人格、歇斯底里、神游症、催眠、精神分析、癫痫……围绕第一个“神游症”病例,《疯狂旅行者》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精神病学史画卷:启蒙理性对疯癫的构建,是否否定了将漫无目的的旅行当作逃遁及发现自我的隐喻?文化、种族、权力、社会建构,或哈金更喜欢使用的“生态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今天,虽然多重人格、神游症统一归类在“分离性障碍”之下,改头换面、各安其所,我们对它们依旧所知甚少。《疯狂旅行者》让我们重新踏入精神疾病名称由来及遭受污名化的发展历史,反思其对当今世界的意义。

《纽约时报书评》:

哈金不仅以罕见的同理之心和典雅风格写作,他还利用自己的哲学功底,让这段医学史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引起人们的共鸣。

作者简介:

伊恩·哈金(IanHacking,1936—2023),现代科学思想巨擘,加拿大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新实验主义”开创者,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曾获加拿大勋章、霍尔贝格奖、巴赞奖等荣誉。研究方向横跨概率学、实验物理学、语言哲学、逻辑学、精神病学等多个领域,开创性著作包括《概率的突现》《表征与干预》《驯服偶然》《重写灵魂》《疯狂旅行者》等。凭借卓越的创造力,他不仅架起了多个学科之间的沟通桥梁,更改变了公众对人类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讨论:要理解现今科学为何如此,仅知道它是“真实”或被“确证”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它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

译者简介:

傅益东(1987—),江苏宜兴人,历史学博士,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医疗史、精神卫生史。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新京报书评周刊
    19世纪末,一位法国波尔多的煤气工阿尔贝突然开始着魔般地沉迷旅行,他不携带身份证件,不知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有时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就这么漫游了阿尔及利亚、莫斯科、君士坦丁堡。阿尔贝被看作是第一位“神游症”的患者。哈金深入剖析了这种“短暂性精神疾病”的发生与消散过程。这种过程绝不仅局限于数百年前欧洲的个案,而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哈金富有创造力地提出分析疾病的“生态位”概念,认为一种疾病生成于医学因素、文化对立、可观测性等多个“矢量”之间,当这些矢量变化时,疾病就随之消散。这个概念有力挑战了疾病研究也是社会学研究中著名的“现实存在”还是“社会建构”的二分法,为我们揭示出某些疯癫行为背后的丰富面向。漫无目的的旅行,可能是一种自我的另类声张,也可能是面对启蒙理性的铁幕无声的反叛。11-03
  • 于是
    有趣的案例,反映出的不只是医学、精神病学还有文化政治的因素。非常适合长假旅行欲罢不能的国人群体。10-03
  • INTJ留尼旺猫
    计划给这个书写个书评。不太明白这个评分是怎么这么高的,不是说这个书不好,是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这个“体验”其实不算好,因为哈金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说清楚他到底想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包括封底的几个推荐语,尤其第二个,如果是推荐人自己写的,“污名化”这个词显然说明这个推荐人根本没读懂哈金的意图。在我看来,这部书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哈金实际上在批判福柯式的对疯癫的“话语”解释。哈金的其他几部书在接受时候的最大问题,就是会被认为是福柯式话语的某种翻版。我觉得一直想着与福柯的区别,才能进入哈金的论述。这里最直接的一个区别是:福柯的权力观是把人纳入医学分类,而医生反而是通过医学权力使人避免权力的惩罚。医生是从什么思维做到这一点的?这才是本书的核心。从这个角度说,哈金是一个“反话语”(庸常批判理论)者。12-21
  • 云深不知处
    部分精神疾病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构建的?阿尔贝的旅行是目的还是摆脱枯燥乏味生活的手段。有意思的是文中所述的“神游症”患者都是有固定工作和居住场所的工薪阶层,这群患者只是脱离了工作和生活,摆脱了这些角色带来的义务,就被诊断为患精神疾病。为什么?因为流浪汉本身就居无定所,无所事事,也就不存在“神游”一说。有意思的是当医学界发现一种新的精神类疾病时,这种疾病的患者就会猛增,当人们满足某种病症的部分特点,但尚不足以被诊断患有该病症时,病人会无意识的创造症状,潜意识中去贴近能够达成自己目的的症状,试图用被“文化”所认可和理解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模糊情绪,以配合医生诊断,最终完成身份认同。这书可以结合《像我们一样疯狂》阅读,会对如今精神疾病的泛滥,西方医学的霸权有新的认识。01-04
  • 路米內
    第一章写得非常有劲,神游症为啥只在某时某地短暂出现?莫不是百多年前晃膀子的一种状态?这种流行病为何当时路上看不大到?如果满大街如此是否仍会有病理性旅行之说?生态位概念简单明了,科学史家以第一人称现身,大众形象是一回事,事实是一回事,免不了亮明立场:我不用社会建构的说法,什么歇斯底里神游症,多重人格症和PTSD,我宁可它们最终被证明是错误观念。展开叙述时分析哲学家对修辞也格外上心,绝不含糊。上世纪末的书,似乎上一本重写灵魂(多重人格)的核心要点也囊括了,另外读过《疼痛部》的同学可以在这里找到赋格人。(挑刺的话注释没翻译可惜了,这部分还是影印的=_=)01-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