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沈志华, 男,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中国史学会理事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 、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内容简介

《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分三编:第一编冷战的起源和爆发(1945-1953);第二编冷战的扩展和延续(1954-1969);第三编冷战的转型和终结(1970-1991)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老师们过去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在有限的篇幅中描绘了当代国际关系史(1945—2010)的发展脉络,论文都是刊物已经发表过的文章。

沈志华, 男,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中国史学会理事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 、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中世与近世之间
    从一部教科书的水准来说值五星,可作为冷战史的入门书。本书有几个特点,首先由于是华师大冷战史研究中心的集体结晶,在相当程度上打上了沈公的印记,特别是中苏关系史部分,如出兵朝鲜的原因、中苏关系恶化的体制因素等。其次水平参差在所难免,特别体现在对美苏争霸的具体评价方面,有倾向苏联一方,如冷战的成因,撰写者显然认为美方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苏联则处于防守,甚至为缓和双方关系做出了“联合政府”的决策,如果说这是史实,那么对于苏联解体,字里行间都能看出撰写者惋惜的态度(包括对叶利钦的间接批判),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一个不得人心的政权解体覆灭都是其应有的结果,但普通民众压抑多年的情感应得到最大的同情。从研究性著作的角度,本书尚有一些遗憾,首先相当一部分史实与史料未能出注,其次对于国外的研究利用不够充分。05-17
  • 怀疑的一代
    整体而言,后半本不如前半本。缺点还是有些东西去不掉,谈到美国那是多么的奸诈,谈到越南那是多么的不懂事,谈到中国那是多么的仁义,如此就影响修饰用词,谈到西方世界用的词比之于东方世界有点糟糕,如此便影响观点表达,影响洞见。总体而论,多史事陈述,少观点挥发,但选择史事本身就是在挥发观点,尤其讲到中美建交让我产生了看新闻联播的错觉。不过读此书还是有所收获,大致脉络都全了。11-11
  • Aloysius
    二十四讲基本上是由华东师大老师们(沈志华不在此列)合作完成,沈志华写了个前言。因此各讲质量参差不齐,文风也有明显的差异,不过沈老师的前言非常值得一读,十分精彩。二十四讲中涉及欧洲和东亚部分写得还可以,万隆那一章则是严重的史料堆砌;前半部分好于后半部分。可能出于教材的考虑,写得还是比较保守的,但是丝毫不影响这是一部较为优秀的教材的事实。02-12
  • 乾元
    脉络性较强,增补了我在冷战中较不熟悉的史事,如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苏南冲突、对日合约与亚太冷战局面、美法矛盾与法国退出北约、安哥拉内战等。另沈志华前言中论意识形态说极精到:意识形态(在非价值化的情况下)作为工具性特征,很多场合仅仅作为一种政治动员;如美国常以自由公平正义作为凝聚共识、具敛民心的手段,然与其意识相悖的美法矛盾、美日贸易战即现实主义佳例;至于苏俄则以社会主义为准的,却成为现在authoritarianism的典范之一。而经历了诸多尝试,目前处于保守状态的我们,其前路又该如何发展,亦或者云,想改变,但又该如何变?03-06
  • 吃蛋挞
    挺好的,面向范围很广。当时是在沈老师的新书发布会上买的,刚读完。11-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