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廖内洛•文杜里[Lionello Venturi] (1885-1961),1919年任都灵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31年移居巴黎,1940年移居纽约并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访问教授,其间在墨西哥大学任教一年(1942),1945年回意大利并任罗马大学艺术史系主任。作为国际性学者其先后用意大利文和英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早期艺术家的趣味》(1926)、《艺术批评史》(1936)、《当代艺术批评》(1941)、三卷本的《意大利绘画》(1950-1952)以及《朝向现代艺术的四个阶段》(1956)。邵宏(1958年生),江苏南京人。文艺美学博士(暨南大学)、艺术史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主要译著有拉尔夫•迈耶《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合译,2005)、克里斯特勒《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2008)、弗里德伦德尔《论艺术与鉴赏》(2015)、阿洛伊斯•李格尔《风格问题:装饰历史的基础》(2016)。此外,邵宏也是我馆出版的“艺术史名著译丛”的副主编和多本译作的译者。

内容简介

《艺术批评史》旨在为读者提供通过对艺术批评的历史体验而理解艺术的坚实基础。全书共十四章;分别讲述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批评、中世纪的艺术批评、尤其是中世纪末意大利的艺术批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批评;以及意大利和法国占主导的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批评。并讨论新古典主义艺术批评和浪漫主义艺术批评的起源。考察十九世纪初德国理想主义哲学如何试图创造一种综合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详述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德国和意大利的文献学家、考古学家和鉴赏家如何影响艺术批评;和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兴起的关于现代绘画的卓越批评。还探讨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几位德国批评家如何试图在理想主义或实证主义美学之外给自己提供一个判断准则,以创造有关纯粹可视性的理论。最后讨论了现代艺术的起源及其后续影响。书后附有参考书目和索引。

廖内洛•文杜里[Lionello Venturi] (1885-1961),1919年任都灵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31年移居巴黎,1940年移居纽约并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访问教授,其间在墨西哥大学任教一年(1942),1945年回意大利并任罗马大学艺术史系主任。作为国际性学者其先后用意大利文和英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早期艺术家的趣味》(1926)、《艺术批评史》(1936)、《当代艺术批评》(1941)、三卷本的《意大利绘画》(1950-1952)以及《朝向现代艺术的四个阶段》(1956)。

邵宏(1958年生),江苏南京人。文艺美学博士(暨南大学)、艺术史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主要译著有拉尔夫•迈耶《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合译,2005)、克里斯特勒《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2008)、弗里德伦德尔《论艺术与鉴赏》(2015)...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郁则
    七十年前的著作,写作手法相当令人不适,几乎是群像志,铺散范围太广,夸显自己博览群书的能耐,也导致了翻译上的困难。作者成书的理由很简单,在序言里文杜里设问“在众说纷纭的评论意见中如何分辨出比较正确的艺术批评”,可见他不满足单纯理论上的阐释,进而希望从历史的经验中求得解决。他不赞成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三门学科完全分立的观点,所以他的批评史几乎跟美学史重合,很有些新瓶装旧酒的嫌疑。首章序论写得很好,引用康德名言“没有直觉的概念都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觉都是盲目的”,引出自己的论点“艺术批评以判断为中心”(如果一件事实不是从判断作用的角度加以考察的,则毫无用途;如果一项判断不是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的,则不过是骗人)。我觉得这不过是一种调和术,当然“今之视昔”,难免会有些苛责。11-09
  • 不靠谱小胖
    大杂烩,翻译有些读不下去。01-27
  • Lophiiformes
    不知是我不在状态,还是邵老师的翻译问题,270页居然看了3天。以这个篇幅来讲清楚艺术批评几百年,不过这书让我想起熊彼得的《经济分析史》会引用的很多鲜为人知的意大利古典学术书籍。文杜里想讲清楚历史上批评理论的原则,但很多基于艺术感觉的无法给出清晰的解读,读起来有点隔。11-17
  • 凡尼塔
    作者真的博学,太佩服了。此书可以作为艺术批评、美学和艺术理论的索引,但对小白不友好,不适合对艺术史一点都不了解的读者10-12
  • 又及
    如何理解「藝術」、「藝術批評」、「歷史」,直接決定了本書的觀點與佈局。整體而言,有些枯燥,不知在初版時反響如何。08-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