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武夷山书评:灾害难以避免,如何减灾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8年5月15日

耶鲁大学的组织社会学家查尔斯·佩罗早在1984年就发表了一本很有影响的专著《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被笔者与4位研究生同学翻译成中文后,于1988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由于我们是在寒窗苦读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始动手翻译的,最后我们商量后决定,将这《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的译者定名为“寒窗”。佩罗论证说,由于高技术系统各个组元之间的互作用极其复杂,而且,设计来保障安全的东西其自身也会出故障(例如,三哩岛事故的肇因是安全阀出了故障;气囊本来是为了在撞车时起到减震作用,保障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但是,气囊猛地崩出来也打死过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技术复杂系统出事故的概率会比人们原先估计的要高得多,这类事故将是“正常事故”,而不是什么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事故。因此,要学会与高风险技术系统共存。在他写书时,核电站重大事故只发生过一次——美国三哩岛。佩罗断言,核电站事故的概率不低,“除非我们非常幸运,否则10年之内将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突破安全壳的大事故”。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事故,被佩罗不幸而言中了。

2007年,他又推出一本专著《下一场灾难:如何减轻自然灾害、工业事故与恐怖袭击的影响》(The Next Catastrophe: Reducing Our Vulnerabilities to Natural, Industrial, and Terrorist Disaste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被美国图书馆学会《选择》杂志列为“2007年杰出学术著作”之一。他分析说,美国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根源于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一是“能量集中”,比如大坝里储存的水,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集中仓储;二是“人口集中”,尤其是在能量集中场所的附近聚集着大量人口是很危险的;三是“经济政治力量的集中”,关键基础设施(如电信)往往掌握在几家大公司手里,集聚在一些相互密切联系的节点上(例如航空枢纽城市)。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分散化、多元化和建设后备设施,否则,几乎不可避免的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可设想。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谈自然灾害。佩罗的中心思想是,自然灾害往往不是“上帝的作为”,而是人自作自受。这一认识并不新鲜,可惜人们尚未认真记取这样的思想。第二部分是“政府能帮上忙吗?”,叙述了从1979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成立到“9·11”后联邦政府紧急事务管理机制的重构的整个过程。第三部分是“酿灾潜势不小的私营部门”。“酿灾潜势”是在《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一书中创立的概念。在这部分,他对核电站和化工厂酿灾潜势的分析,基本上重复了前一书的内容,不过,对于国家电网和因特网酿灾潜势的分析则颇有新意。第四部分是“怎么办?”。他的中心主题是,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要从“抗击所有风险源”转变到减低“所有对象(指灾害、事故、袭击的受损对象)”的酿灾潜势上来。他认为,美国联邦政府夸大了恐怖袭击的危险性,客观地说,第一位的威胁是自然灾害,其次是工业事故,最后才是恐怖袭击。

在经历了2008年初的雪灾之后,很多人都在思考防灾减灾战略与部署。佩罗对风险与灾害相关问题进行了20多年的深入研究,聆听一下他的声音不会有坏处。

Charles Perrow is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Yale University. His other books include The Radical Attack on Business,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 Sociological View, Complex Organizations: A Critical Essay, and The AIDS Disaster: The Failure of Organizations in New York and the Nation.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aneestone
    使用組織分析方法,就決策和認知理論的角度對風險評估的分析。我讀著覺得挺有趣的。特別是當下對福島問題的討論,歐美都抱著高人一等的姿態講故事、看笑話。重讀這本書,是以史为鑒,綢繆未来。對水上事故那章的深刻洞察,結合對日本民族性的理解,會得到許多實用有益的結論。亦為“悟損”07-18
  • 与学术怪兽战斗
    佩罗提出了“正常事故”的概念,反驳事故是“人的错误”的决策。就高技术风险系统而言,佩罗提出了多个概念,例如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对比线性相互作用),紧配合(对应松配合),从而推出了自己的半定量的分析框架。其中,“酿灾潜势”、受害者分类框架的分析比较有趣。受害者分析里还有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味道:更糟糕的是它还谴责受害者。这也反映出一种无意识的(也许是有意识的)阶级偏见。例如,许多工作岗位上的工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而尽量多生产,这种工作压力迫使他们忽视安全预防措施,可一旦他们因工死亡或残废,人们就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错。有些操作者犹豫工作担风险,得到的工资比按技术水平确定的工资要高,但是就整个工业界而言,工作风险与工资之间并不明显相关。这种公正而客观的市场机制根本不存在(p45)。07-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