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知名艺文主题书系《鲤》主编。

内容简介

突如其来的精神显现,意味着一次顿悟。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七月
    书的前半部分完全是一份写作者的创作宝典。不管是高阶选手,还是初学者,相信在阅读后都有启发。它并不具体告诉你在写作时要少用“的”,或者“被动语态最好不用”这种非常具有实操性的技巧,而是提示你处理小说时的细微之处和关键所在,这些部分体现着一个小说的质地和它的深度。06-29
  • 室内滂沱
    成功“怂恿”我把书里讲到的小说拿出来准备再翻看翻看。前半部是围绕小说写法进行的技巧观察,后半部从几位作家各自的方向、类型入手,试着找出他们风格的谜底。全书一切围绕“创作”,没像很多同类文论那样借着谈文学来秀自己,而是文风非常务实的“论方法”,要点的清晰简明接近于课件。侧重二十世纪小说,主张用更现代的年代精神去触摸更新颖的文学潮流,对十九世纪文学拿到今天已经意义不大的那些部分当舍则舍,是这本书里最确定的立场。写得最好的是讲村上春树和门罗那两篇,悦然精准地看到了村上这些年作品的得失,是近期看到的对村上最准确也最冷静的判断。分析的起点是用功,立论的起点是细读,能看出悦然对她提到的这些作家作品都是读透的。书里剧透了一些小说的情节,但这本不是推荐书单,而是阅读过原作品后的review。06-29
  • bookbug
    我并没有读过张悦然的小说,也不知道她已在我母校开设小说写作课有八年之久,但随手翻开这本书就看到第五页上她讲两个爱玛时的体会,与我两年前重读《爱玛》和《包法利夫人》时的感受如出一辙,于是便怀着惊喜依次读了下去,果然发现了愈来愈多的契合。尽管本书是从小说的写作切入的,但我因为没有多少创作经验,所以契合都来自对那些熟悉或喜欢的作家及作品的阅读体验,可见作者前半部分写作课的内容,实际上已经打通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通道,后半部分对作家与作品的分析,视角本身就更加侧重阅读,整体上诠释了什么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写作。或者说在作者精心挑选的村上、门罗、麦克尤恩等几位代表性作家及作品面前,她和我们的角色与立场并无二致,都是那个“普通读者”。07-01
  • 欢乐分裂
    “阅读是比写作更接近日常的幸福”——能深切感受作者同样身为写作者,对于所提及作品/作家的真诚喜爱(门罗篇章最丰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第二辑中并不全然是赞美,对伴随自己一路走来的“启蒙”式作家,亦能指出不足,措辞恳切;书单很具参考性。第一辑从人物、冲突、情节、视角几方面谈写作技巧,虽偏于理论分析,结合经典文学作品,可读性与实用性兼具。所谓“情感支点”,是作者进入文本的缘由和密码,与人物产生的共情,与自身灵魂的重叠;人物关系结构的建立和坍塌,构成戏剧冲突;情节的动力是能来自于人物诉求,内心共振改变走向;视角是作者裁剪纷繁世界的取舍度,是重建秩序的意志体现。最爱「顿悟时刻」——精神世界被照亮的某个时刻,展现人物弧光的高效手段。06-30
  • 晓林子悦
    有些豆友问过我写稿的经验。我挺难回答的,很不好意思,我也是磕磕绊绊在学习。现在如果遇到这个问题,我可以推荐这部作品了。它好在哪里呢?1.朴素浅白。谁都看得懂。2.真诚。作者带着业务要求来谈读书,但是,首先是读者,落落大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是抒情,就是直接说小说的哪些方面有感触。3.大量的阅读。以村上春树这篇为例。历数村上的创作经历,分析代表作风格和现实渊源,还讲到了坎贝尔、《星球大战》、分析理论、希区柯克等,一点都不突兀,衔接转换自如。这说明作者对她谈论的对象非常熟悉,而这种熟悉就是建立在相当丰富的阅读量基础之上的。我们不是大学者,可能在思想上无法做到深刻,至少,我们可以从广博做起,付出时间,并且在阅读之间建立连环,我们会体验到更多的乐趣。这算是一点“顿悟”吗?哈哈~07-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