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 ),美国天文学家,20世纪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之一。他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作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顾问,萨根参与了美国的空间计划,与同事一起设计了探索金星的“水手1号” 项目。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在冷战时期,萨根建立气象模型说明全球范围内的核战争可能导致地球生态失衡,并提出了“核冬天”的假说。20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主持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书籍,他主持的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荣获普利策奖。

内容简介

这是卡尔•萨根在病床上完成的遗著,他用睿智的眼光审视了那些关乎21世纪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这些文笔优美又生动有趣的文章,既展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又触及人类心灵柔软的角落。从环境保护到堕胎权益,从限制核武器到太空探索,整《亿亿万万》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在科学的帮助下,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亿亿万万》的最后一章中,萨根极为罕见地在作品中流露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生命、爱、死亡与信仰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死亡,直视死神的双眼,感谢生命给予我们短暂而又丰盛的机会。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 ),美国天文学家,20世纪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之一。他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作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顾问,萨根参与了美国的空间计划,与同事一起设计了探索金星的“水手1号” 项目。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在冷战时期,萨根建立气象模型说明全球范围内的核战争可能导致地球生态失衡,并提出了“核冬天”的假说。20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主持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书籍,他主持的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荣获普利策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mile
    我们对此毫无抵抗力。秋季时,在每个周日下午及周一夜晚,我们放下手边所有的事,盯着电视屏幕,看着22个人的活动影像,看着他们彼此冲撞。他们跌倒,再爬起来,踢一个动物皮制成的椭圆球体。当你从东方的地平线冉冉上升时,你将你的美丽洒遍了每一片土地。虽然你在遥远的地方,你的光仍然普照在大地上。在阿肯那顿王统治下的古埃及时代,人们信仰的是一种已不存在的一神教,拜的是太阳。臭氧层的破洞是一种书写在天上的文字。这世界?月光照着,从一只鹤嘴尖掉下的小水滴。我不是悲观者。照我的意见,能感知到邪恶的存在,就是一种乐观。罗伯托罗塞里尼要有勇气才能恐惧。蒙田鸟类都知道不能污染自己的窝,头脑只有一粒微尘那么大的小虾也知道。绿藻也知道。单细胞微生物也知道。我们难道不该知道吗?12-20
  • ly的读享生活
    作为美国顶尖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萨根曾参与空间计划,获得普利策奖,文风简洁优美。举例,“臭氧层的破洞是一种书写在天上的文字”,造成“一片天空不见了”。在这篇科普臭氧层破坏的文章里,他从身边的例子切入,讲述20世纪初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工业化成就带来的便利,渐现的危机,调整、改变与未来的忧虑,推导逻辑清晰。整部作品集实质上是科学哲学的探讨。由于科学进展之迅疾,科普作品经常面临时效的挑战,萨根这部20多年前的遗作也不例外。写作时的前沿课题已成旧事,他所表达的对生态环保、科学伦理的观点也多成共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普作家都具有“历史感”,而萨根的历史感贯穿于他的所有作品,贯穿在他直至临终仍然对科学知识整体命运的关切里,极其鲜明浓郁,依然脉动不绝。10-30
  • 東郷柏
    相较科普 本书更侧重关怀 去年的某一瞬间我曾自问:到底是我们太过渺小所以该心存畏惧 还是因为渺小而无所畏惧?也许对于萨根而言两者皆然—正因为人类的渺小 所以要对宇宙 生命 环境抱以敬畏 让人类 地球文明的火种能够尽可能的延续 而非自命地球的主人 为发展而肆意破坏地球环境 另一面 广阔的宇宙也为人类提供的无限的可能 这份无尽的未知鼓舞着他们不断朝宇宙深处迈进探索新的可能。联想到前几天看的旅行者号纪录片和序言中萨根的那段话:“地球 我们的家园 那颗悬挂在无垠宇宙里的一颗深蓝的暗点” 此外 银河系中有4000亿颗行星 而我们的宇宙又存在着几千亿个星系 读到这 我想也只有自以为是的愚蠢之辈还会继续纠缠人类那微不足道的历史和争论01-15
  • nununi
    失望,没有自己深邃的思考,小学生般的科普06-15
  • skymonkey
    已经过去了20年,这个世界依旧没什么太大的长进。11-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