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周策纵(1916—2007)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作者引用的资料翔实,论证客观,对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五四”历史图景。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寒寒寒蛩
    “忠实记录这场运动对任何专制主义来说,都将成为一个威胁。”我相信对这句话印象深刻的读者,不止我一个。07-05
  • see more glass
    100年过去了,科学与民主作为一种观念还是停留在“深入人心”而没有现实实现,现在更是连谈都不敢多谈了。更可悲的是,100年前那一场伟大的学生运动已经被正统阉割,成为专职工具的一部分以驯化民众。他们的努力总归成了泡影。幸而还有周策纵先生不受政治观念左右,用”齐太史简,晋董狐笔”忠实记录下这一场运动的始终。“忠实记录这场运动对任何专制主义来说,都将成为一个威胁。 ”07-11
  • snow
    五四本身作为历史事件从当时的直接影响来说,并不见得有多么重要,它之所以越来越“厚重”起来,源于后来对它越来越复杂的解释,在层层累累的解释之下,五四早已变成了一种争夺政治话语权的象征和隐喻,也正因此,使得五四从一个单一的事件前后漫展,涵盖作为前导的新文化运动和作为后果的民众动员和“觉醒”。怎样解读五四成为怎样面对中国近代史的核心问题。近代中国的革命可分为前后两截,前半截是以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民国肇造为代表性事件的政体革命,后半截是以“唤醒民众”进而以底层社会为动力的国民大革命为特征的全面社会革命(中经抗日战争的插曲),而五四恰恰处于这两截革命的中间,是两种极为不同的革命的中间物和转捩点。五四是近代中国向立宪政体转型失败的产物,是政体革命失败后改革动力从上层不断向下层移动的必然结果。08-17
  • 陆钓雪de飘飘
    除了“五四”时期改革的主要成就,周策纵也指出了它的一般性缺陷。在批判中国旧传统时,很少有改革者对它进行过公正的或同情的思考。他们认为,几千年来社会的停滞给进步和改革留下了许多障碍。为了清除这些障碍,就不可避免地过分攻击整个传统并且低估传统的价值。如此一来,儒家学说和民族遗产中的许多优秀成分就被忽视或者避而不谈。另一方面,当时的新式知识分子过于轻信来自外国的新思想。批判性研究只停留在口头,而实践中却做得很不够。结果,他们往往含混不清地大力提倡或者全盘否定外来思想,虽然有时也强调思维要清晰。这一时期中国改革者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或许在于他们的过分自信,认为只要是他们认为正确的或好的东西就可以在中国立即实现。要用几年的时间在中国实现西方经过几个世纪尚未完全成功的事情,这当然是十足的幻想。08-17
  • 事事不关心
    自诩理性客观、排除了党派和意识形态影响。但遣词造语间依然能看出其自由派知识分子的立场。之前看过陈丹青的一段视频采访,他说:“五四运动太快了,没准备好。”潜台词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走西方宪政道路的窗口关得太快了,自由派知识分子还没准备好就被共产主义“带偏了”。其实本书作者的立场一样,不过比陈丹青之流严肃一些罢了。为什么五四事件之后左倾知识分子力量大增了呢?根据作者分析主要受内外两重因素的影响。外因是苏俄比西方国家更有诚意,虽然在作者看来苏俄的诚意略显虚伪和夸张。内因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虽然口口声声号召“多解决问题;少谈些主义”但却丝毫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左倾知识分子却在组织建设、团结劳工方面投入了很多。作者自称不受意识形态左右,但字里行间难掩失落。百年了,自由派也就只剩追忆加牢骚了,也怪可怜的。02-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