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斑斑,化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斑斑是博物学爱好者,痴迷底层生物链中的世界,关注土壤、分子和微小的能量。斑斑出版有《澳大利亚简史》《新世界的猫》《十七年蝉》等作品。

内容简介

我们在葡萄酒里,我们在面包里,我们还在你的鼻孔里。据人类科学家的保守估计,我们在地球上有150万种不同的兄弟姐妹,然而你们却只认识我们中的0.5%。你们一些人把我们当作餐桌上的珍馐,一些人把我们视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还有一些人则利用我们挽救了同胞的生命。在伴随人类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与你们亦敌亦友,虽然“瘌痢头”“脚气病”给你们带来了不少困扰,但是我们分解石油、有效杀虫、防止土壤污染,为人类的发展也贡献了一己之力。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斑斑
    作为作者,第一次那么喜欢自己书的封面01-24
  • 周方
    所有的精华都在第一章了,其余如果减去俏皮话,剩下的东西干货有限,系统性也有限,感觉就是百度百科的稍微扩充,写作模式是俏皮话+命名史(发现史)或者病菌感染史,不太好的10-06
  • Allegretto
    太有趣了,好想读完所有地球上有关生物体的书~ 从科普走向大部头的书,这种书就是最好的开门钥匙~11-14
  • Wendy. Q
    一言难尽:干货有限,净是些俏皮话,内容在不同章节还有重复;这个双色印刷看得我真是生气,浅橘色的配图是不想让读者好好看清楚吗?都糊成一团了我还看什么木头花纹,真是对不起60元的定价。06-12
  • 闻夕felicity
    ①前1/3填鸭式科普,看教科书的感觉;作者并没有深思熟虑到底想跟读者讲个什么样的故事,只是把知识按照教科书的提纲摆了一桌子;后2/3百度百科式介绍常见真菌、部分有重复;②所谓“趣味性”指的是把教科书无聊的叙事方式用幼稚的“自我介绍”拟人体包装了一下,拿肉麻和幼稚当有趣,引起反感,比如“害羞的”菌吃死的生物,“外向的”菌从活的生物身上吸取养分,使用这种隐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介绍草菇的时候扯什么郭靖杨康,挨得上吗?!既不科学也不必要,还有误导之嫌,极其尴尬。章节名也莫名其妙,不方便查找;③要承认这本书的专业知识部分是过硬的,好好说话的时候不是挺好嘛!希望国内科普早日脱离低级趣味,不仅专业知识水平过硬,视野也能更宽广、认知水平更高一点,别把本来挺好的东西扯得这么低俗。01-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