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1940- )
乌拉圭记者、作家。1940年9月3日出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14岁开始在《太阳》周报发表政治漫画,20岁在乌拉圭《前进》周报担任记者。1973年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他被捕入狱,后流亡至阿根廷。他曾长期被阿根廷军事政府列入死亡黑名单。1985年回国。
加莱亚诺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声音”,他针砭时弊、犀利透彻的文笔以及他为底层民众写作的良知为他在全世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以及大量的读者。
加莱亚诺的其他主要作品有《火的记忆》三部曲、《时日之子》、《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等。

内容简介

《拥抱之书》的191篇文章结构精巧、构思独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反映了作家自身的流亡生活、揭露了被拉美军事独裁政府的掩埋的真实历史。

加莱亚诺在《拥抱之书》中延续了一贯的为底层代言的立场,发论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话题涉猎广泛、包括对“恐怖文化”的批判、对“官僚主义”的揭露、对“勇气”的赞扬、对“体制”的诘问等方面。文笔犀利,见解深刻。

作者自由的文风在《拥抱之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打破传统的文学体裁的界定,运用片段式的叙述技巧,以简洁精炼的语言,化宏大的历史为一个个简单易懂的故事,为读者打来了一扇扇透视社会本质、还原历史真实的窗户。

书中配有的图画皆是作家亲笔所绘,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是这《拥抱之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1篇文章的排序也是匠心独运,向读者传达了作家的写作原因、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1940- )

乌拉圭记者、作家。1940年9月3日出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14岁开始在《太阳》周报发表政治漫画,20岁在乌拉圭《前进》周报担任记者。1973年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他被捕入狱,后流亡至阿根廷。他曾长期被阿根廷军事政府列入死亡黑名单。1985年回国。

加莱亚诺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声音”,他针砭时弊、犀利透彻的文笔以及他为底层民众写作的良知为他在全世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以及大量的读者。

加莱亚诺的其他主要作品有《火的记忆》三部曲、《时日之子》、《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庄蝶庵
    未曾想,以《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而闻名的加莱亚诺,却是一个极富轻盈风格的散文作家。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以灵动的文笔,在极短篇幅中,或叙述一个个奇妙的人物言行,或阐释他对人生、艺术的非凡见解,其观点的自由和超越性,令人惊叹,证明了独裁政府完全无法阻挡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精神标准。顺便提一句,此书中的插画,艺术标准之高,排版之简练、跳跃,几乎可称罕见。01-27
  • 野球三部轴
    抛开政治性的篇章 有好几句敏感得让人想哭 正如其中某一篇写到的 这个人在电影院居然会哭04-02
  • 哭之笑之
    与其说是杂文集,不如说是微型小说集;与其说是微型小说集,不如说是散文诗集。他艺术的语言与思维是我想学习的:死亡就在那里,不在死者身上,也不在凶手身上,死亡在目睹了死亡的理发师的脸上。——诸如此类美妙的表达,《拥抱之书》层出不穷。还有无尽的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我反复思索。他死了,但是正如他所说的:当我不存在的时候,风仍然存在,将继续存在。——他的文字就是这种风!05-09
  • 木卫二
    悲剧仍像悲剧一样重演07-16
  • 米粉侠
    比镜子好看 这里有更多诗歌 物件 爱情 微小的奇迹 稍纵即逝的瞬间 最后几篇像遗嘱一样 哭死了(想拥抱托马斯·博尔赫06-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