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普林斯顿大学铃木大拙讲座教授、宗教学系终身教授。
太史文早年毕业于欧柏林学院,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主攻东亚宗教,1986年获博士学位。太史文的博士论文题目为《中国中世纪的盂兰盆节》,这篇论文为他今后研究中国中世纪的民间信仰打下了基础,1988年,他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了他的成名作——《中国中世纪的鬼节》(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译者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做访问学人。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兼及秦汉。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关注简牍,尤其是新出土的湖南长沙三国吴简的研究,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形态与统治机制。

内容简介

《中国中世纪的鬼节》展示了一位当代美国学者对这个古老中国之节庆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中国中世纪的鬼节》连导语、结语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书主要内容及分析框架,综述了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及其多重意义,并将宗教分为“制度型”和“扩散型”,以此来修订鬼节的定位。随后几章探讨了佛道两教流行前的鬼节风俗,及包括盂兰盆经在内的多种古典文献。


作者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普林斯顿大学铃木大拙讲座教授、宗教学系终身教授。

太史文早年毕业于欧柏林学院,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主攻东亚宗教,1986年获博士学位。太史文的博士论文题目为《中国中世纪的盂兰盆节》,这篇论文为他今后研究中国中世纪的民间信仰打下了基础,1988年,他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了他的成名作——《中国中世纪的鬼节》(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译者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做访问学人。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兼及秦汉。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西郊那边
    这不就是幽灵的节日再版嘛,128页48块,能得你。11-23
  • Serendipity
    改个毕业论文就出来卖钱了。看到评论里面还有纠正译者的,佩服够仔细。11-29
  • 血源2出了吗?
    作者自己试图着重从“下”的角度描述和理解鬼节,可惜所(能)引用和参考还是多来自于“上”的权威的文献。最后三章的深入讨论还是没有令我兴奋,停在了【确定它是一种把中国各阶层连接起来的、介入家庭宗族仪轨、并作为平民和佛道两教的中介的节日】结论中。10-23
  • 无欲无求无心情
    出新版本啦!侯老师可以把《十王经》翻出来吗,那本写的更好吧。09-18
  • JUNWK1334
    参考资料列了好多,其实就主要是围绕目连救母变文展开的唐代盂兰盆节考。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挺丰富的就是感觉有点碎,佛教与家庭的一节里讲到中国的佛教通过目连救母的叙事,将原本直接指向祖先的祭祀转化为通过向僧侣献祭而间接地尽孝,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但疑问在于,为什么整个传说能一直固定在救“母亲”这个角色上?后世这个故事移植到二郎劈山救母也还是救母,事实上作者搜集的某一个变文确实是有过将被救的角色移植到“父亲”上的尝试,但并未成功)。另外我个人觉得目连救母的某些变文和观落阴有些相似之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相关联系的梳理……10-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