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蒲慕州,台北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著有《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和《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等。

内容简介

墓葬形制的转变与死后世界观的发展是社会结构转变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相应表现。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从战国末期开始的大转变,可以反映出中国人死后世界观在这一段时期中的发展,而两者均与秦汉编户齐民社会之形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墓葬与生死》结合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推测,从战国末期开始,中国人对于死后世界的面貌有了比较具体的想法,也有了具体表达这种想法的墓葬方式。这种想法的出现很可能早于现有文献和考古材料所能印证的年代,但现有的各种证据至少显示,在经过战国时代的大变动之后,中国的社会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墓葬制度的演变是此次大变动中的一环,不但反映出这一变动所触及的文化层面的深度,也反映出远在佛教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对于人死之后的归宿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想法。

蒲慕州,台北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著有《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和《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纪恩同学
    对我而言全书重点在最后两章,但觉得作者发挥还不够一些。12-24
  • 鵬鵬 James
    这个版本错字、疏漏百出,中华书局是否在现代白话文方面反而开小差了?! 05-12
  • Fangting
    本科时候读过,今蒲慕州先生在港中大开课,再读。08-15
  • Lunagazer
    有两个没有解决的疑问唉。一个是基本没有提到人殉的问题,二是汉朝以后的墓葬制度没有提及,那又怎么叫古代呢……12-30
  • 生物织息
    第一张比较尴尬,给非专业同学来看会觉得很零散,没有首先建立一个时序和地域关系,可能很多考古学都书都是如此,直接上来讲文化/类型/遗址,其实这种情况在不轻易间加重了文化代沟。但是对于专业同学来讲又很基础。每一章节太分散了,,是很典型很费力的类型学方法,统计+特征整理,本来只想给3星,多出来的一个敬认真吧只能说。只要是感觉每个知识点都比较分散,内容也中规中矩不是特别惊艳。以两汉时期的墓葬为研究对象,第一章先秦墓葬,新石器—战国第三章 汉代墓葬概论第九章 总结我在看一个墓葬的书,里面也记了汉文帝霸陵薄葬,“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这是历经四百呢,千家盗掘之后的样子,想起来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写明清的淮北地区,因为抢个棺材板打起来,有棺材埋葬就是孝子。。。02-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