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鄒讜(Tsou Tang 1918–1999)
政治學家。1918年生於廣州,中國國民黨元老鄒魯之子。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51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利文思敦講座教授(Homer J. Livingston Professor),1988年退休。曾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理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名譽教授。英文著作有《美國在中國的失敗 1941–1950》(獲1965年度美國Gordon J. Laing Prize)、《中國的危機》(合編)、《文化大革命與毛後改革》,中文著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角度》、《中國革命的再闡釋》均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書為鄒先生生前編定的論述中國革命的文集,他認為,二十世紀中國革命從一開始就包含兩個相互衝突的目標,即個人自由與國家制度重建的張力……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外來侵略的巨大壓力下,「國家制度重建」的目標以「社會革命」為手段、強而有力,但同時卻極大地犧牲了個人自由的目標。鄒先生因此高度重視七十年代末以來的改革,認為改革的實質是政治權力逐漸退出社會領域,以調整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但他同時看出,改革的過程也隱含着一種危險,即再次陷入基本制度構架崩潰的全面危機,蘇聯的瓦解即是例子。他晚年因此特別注重研究蘇聯和中國改革道路的不同,認為中國有可能避免蘇俄式瓦解的道路。這本《中國革命再闡釋》即特別體現鄒先生晚年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甘陽教授

鄒先生知識探索的兩個核心問題是:我們如何詮釋二十世紀中國的革命與建國?在中國革命發生後,中國的未來會是怎樣?──崔之元教授


鄒讜(Tsou Tang 1918–1999)

政治學家。1918年生於廣州,中國國民黨元老鄒魯之子。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51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利文思敦講座教授(Homer J. Livingston Professor),1988年退休。曾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理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名譽教授。英文著作有《美國在中國的失敗 1941–1950》(獲1965年度美國Gordon J. Laing Prize)、《中國的危機》(合編)、《文化大革命與毛後改革》,中文著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角度》、《中國革命的再闡釋》均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traybird
    【第二十一本】前一段时间读完苦难辉煌,真正理解一个政党和一帮有志人士怎样带领一个积贫积弱的苦难民族走出困境,可是政治远远不是靠热血和运气,这本书就真正的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角度专门阐述了我党在发展历程中很多的理论依据,说是理论其实都是出自中国的实践,怎样把这些政治和历史实践抽象成政治学何社会学的理论,这一块我还是看不太懂,但是里面关于政党“合法化”以及很多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内在逻辑的自洽,这些是真正能看到问题本质的人才能研究清楚的。虽然很多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但是多读读还是会促进我对政治的系统思考,至少不会变成一个头脑简单的愤青或者五毛党。10-13
  • 得一
    事实证明大部分观点分析是贴合实际、有说服力的。11-24
  • 雪籁
    就超级政党,启蒙与建国进程等论点而言,观点并不新,但是逻辑清晰,层层推进,能找到合适、有效的理论工具来表述中国的革命进程,并不容易。与李泽厚相比,缺乏灵光一现,胜在扎实。04-30
  • 呆呆鹅
    2022【39】标的是20世纪这本书。呃,就,挺八十年代的吧,全能主义的概念虽好,但也仅此而已了。变量与常量的解释路径,将知识分子看作社会变革的动力,实在是有些觉得遗憾。典型的文化精英主义者老路子。“赢者全赢”与“社会革命”的路子,似乎摸索出了新革命史的起点。07-17
  • Luna
    侧重点在1970-1980年代之交的转折,不如作者的另一本(《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精练。观点的话,两本书差不多,原理是政治多元主义,方式是博弈和讨价还价而非全赢或全输的政治斗争,目标是实现民主政治,从全能主义的国家-社会关系,转变为自由的、开放的、民主的新型关系。时代痕迹还是很明显的,可以了解那一代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今天时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PS.作者竟然是西山会议派之一邹鲁的儿子。11-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