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理查德•西摩(Richard Seymour),英国北爱尔兰人,作家、活动家。2016年在保罗•吉尔罗伊(Paul Gilroy)和彻坦•巴特(Chetan Bhatt)的指导下,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完成社会学博士论文。他著有多本政治类读物,其中包括《谋杀的自由主义辩护》(The Liberal Defence of Murder,2008)、《反紧缩》(Against Austerity,2014)、《科尔宾:激进政治的怪诞重生》(Corbyn: The Strange Rebirth of Radical Politics,2016)。他的文章见于《卫报》(Guardian)、《雅各宾杂志》(Jacobin)、《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前景杂志》(Prospect)。
-译者简介-
王伯笛,陕西西安人,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后赴海德堡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并于2020年在多特蒙德大学完成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伦理学。现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人文、社会与政治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内容简介

★★ 如果你真的想获得自由,你应该认真读读这《推特机器》 ★★

★★ 从被算法和协议支配的社交生活中逃出生天,我们还有胜算吗?★★

★★ 社交媒体有毒!★★

-编辑推荐-

twitter

动词:鸣啭,唧唧喳喳地说话

名词:推特(著名社交媒体)

★ 机器的暴政:一则关于我们与社交媒体关系令人不寒而栗的隐喻

1922年,超现实主义者保罗•克利发明了鸣啭机器(the twittering machine),一台将鸟鸣作为诱饵,引诱人类坠入地狱的邪恶机器。

2019年,作家理查德•西摩描绘了推特机器(the twittering machine),一台采用简陋操纵技术,吞噬我们时间和注意力的上瘾机器。

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时间线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喧嚣声,好似推特公司那只蓝色小鸟的鸣叫。然而,鸟鸣的圣洁之声并未汇集成一首合唱,而是发出了机械人的咆哮。

★ 能“退网保平安”吗?一个写给你我这样的社交媒体使用者的恐怖故事

漫天的假新闻、遍地的喷子、鬼魅的网络诈骗、横行的网络霸凌、无孔不入的企业监控……走神、低效、焦虑、缺爱、抑郁,因虚度时光而产生的绝望和空虚……

如果这些问题依然不能让我们下定决心“退网保平安”,那么我们一定从中获得了什么,或者说,我们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正在心甘情愿地等待被它俘获,而社交媒体恰恰又强化了这一期待?

★ 社会缺失之处,网络取而代之:一场社会生活的全面退化,一种技术乌托邦美好愿景的翻转

当我们称赞它联通你我的能力时,这是我们真实人际关系失败的明证;当我们幻想借助它超越现实时,这道出了我们无法忍受这个世界又无力改变它的无奈。

推特机器允诺了一个能够瞬间实现愿望的场所,让我们可以从当代绝望而孤立的现实生活中逃脱。于是,我们忙于精心设计自己的网络身份,歇斯底里地等待下一个热点,却忘了生活本身。

-内容简介-

《推特机器》是对我们与社交媒体不断变化的关系所带来的政治和心理影响的精彩探究,是对数字生活灾难的一种毫不留情的观照:漫天的假新闻、遍地的喷子、鬼魅的网络诈骗、横行的网络霸凌、无孔不入的企业监控。作者展示了数字世界如何改变我们说话、写作和思考的方式,揭示了社交媒体的上瘾机制。

我们到底从社交媒体那里获得了什么?我们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正在心甘情愿地等待被它俘获,而它恰恰又强化了这一期待?它允诺我们可以从当代绝望而孤立的现实生活中逃脱,但这在多大程度上成了我们的噩梦?从被算法和协议支配的社交生活中逃出生天,我们还有胜算吗?

-专家/媒体推荐-

《推特机器》令人激动地展示了这种抵抗可以是什么模样,作者是当今最有眼光、最坚定的批评家之一。我们都应该读一读。

——威廉•戴维斯,《卫报》

作者广泛地分析了“社交工业”对个人和政治生活的破坏性影响……读罢《推特机器》,如果你还没有删除你的社交账户,我想你至少已经动了这个念头。

——马修•斯珀林,《卫报》

一次对推特和脸书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及其影响的大胆巡查……作者讲述了许多可怕的悲剧……由那些激进的、被网暴的人实施,他们渴望成名,他们都被算法推向了极端,被科技公司变现。

——艾玛•雅各布斯,《金融时报》

《推特机器》如其所是地理解了我们的世界:它由各种复杂的、在线的、社交的技术所塑造,无论好坏,这些技术是在其他漫长的人类技术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达蒙•贝雷斯,OneZero

对社交媒体和我们参与社交媒体的死亡驱力进行了非常出色的解构……《推特机器》非常有用的地方在于,它摒弃了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社交媒体的陈词滥调,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剖析社交媒体,这让人感到新颖,也颇为恐怖。

——《洛杉矶书评》


-作者简介-

理查德•西摩(Richard Seymour),英国北爱尔兰人,作家、活动家。2016年在保罗•吉尔罗伊(Paul Gilroy)和彻坦•巴特(Chetan Bhatt)的指导下,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完成社会学博士论文。他著有多本政治类读物,其中包括《谋杀的自由主义辩护》(The Liberal Defence of Murder,2008)、《反紧缩》(Against Austerity,2014)、《科尔宾:激进政治的怪诞重生》(Corbyn: The Strange Rebirth of Radical Politics,2016)。他的文章见于《卫报》(Guardian)、《雅各宾杂志》(Jacobin)、《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前景杂志》(Pr...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竹光漾月
    作者本意是好的,可惜写下来实在平淡如水,各种名人观点大杂烩(也不算很杂)却没有什么核心洞见。还是可以看一看,但是像作者自己说的“当散文随笔来读”就行了。09-09
  • 远子
    本书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让我对社交媒体的运行机制、网暴的残酷程度、政治势力(如ISIS)对社交媒体的熟练操控有了新的认识。作者的观点似乎并没有太多原创性,但他的归纳与概括依然很有启发性:他称“点赞”为“友情与感情的线上代理”、“网络可卡因”;“算法”则是“一种自动化的不可知论,一种数字化的虚无主义”;喷子的谩骂攻击是一种“琐碎的虐待行为”;“网暴”和军事宣传一样,“将语言简化为效果”;阴谋论的盛行源自一种彻底的意义崩溃;社交媒体的用户都喜欢经营自己的“在线代表人设”,即“一个必须不断获取认同数据,否则就会陷入抑郁的极度脆弱的自恋者”。而“在网络上唯一成功保持一致的方法,就是成为极其乏味且普通的人。”对于意识到了自己的网瘾,渴望控制智能手机而非受其控制的人而言,本书很值得一读。03-23
  • 岛Steppe
    读到we are all trolls,不得不续杯咖啡再读下去。前一两章我还在疯狂做笔记,到这章乱的我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檄文的风格最后就是作者自己也通过景观式风格呈现社交工业的有毒性,让人眼花缭乱然后不禁问一句:然后呢?01-12
  • kokomi
    这本书的内容和≪制造白痴,电子产品如果威胁下一代≫内容类似01-05
  • baiya
    如果你真的想获得自由,你应该认真读读这本书。11-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