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灏,1937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现为台北“中研院”院士。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1971)、《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98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1988)、《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1989)、《张灏自选集》(2002)、《时代的探索》(2004),他还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内容简介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政治理想期盼道德成就卓越者担任政治领袖,其极致即圣人为王,这意味着政治领袖不但应该管理政治事务,而且要作精神导师。儒学始终未放弃人能成圣成贤的信念,认为政治权力可由内在德行的培养去驯化。传统儒者虽表现出极高的“抗议精神与批判意识”,但并未能将此精神与意识转为客观制度的构想。


张灏,1937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现为台北“中研院”院士。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1971)、《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98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1988)、《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1989)、《张灏自选集》(2002)、《时代的探索》(2004),他还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陈毓秀
    早上随手翻了一下,觉得实在太一般了。盛名之下,着实难符。为了弥补我脆弱的内心,我决定晚上滚去吃满洲国菜。07-12
  • 雪堂
    “儒家认为人的本性是来自天赋,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个性永远得到保存其独立性,而不为群性所淹没。这种“人格主义”,综合了群性与个性,而超乎其上,消弥了西方现代文化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可以针砭二者偏颇之弊病,为现代社会思想提供一个新的视角。”(P44-P45)----PS:能说出这样的无知无聊的话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01-13
  • 林泉高致
    “西方自由主义视人性不可靠,防止专制暴政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权力在制度上根本分开,避免政府中任何一个部门有过多的权利;儒家传统坚持人有体现至善,成圣成贤的可能,让德性与智慧来指导和驾驭权利,最终未能走向民主宪政。”03-22
  • 春诵夏弦
    曾有人说张灏先生的写作特点是慢,信然。一直相信慢而精的著作才是传世之作,所谓体制内通过拼数量而求学位职称的人,你有多少时间精读一部名著,甚至你是否有阅读习惯?幽暗意识既是对民主传统的反思,也是对当代体制顽疾和国民痼疾的针砭。贪婪、惰性、奴性、无耻等等劣根性有多少人认识到,又有多少人有免疫力?幽暗意识的觉悟只有落实到大多个体身上,这个社会才有进步的可能。我们需要自问:把阳光抹在脸上的时候内心有多少幽暗的省思?01-23
  • 了凡
    一开始看觉得张灏又是一个玩概念的主,后来越写越有想法了。不过合集的坏处就在于作者不断重复自己观点,从第一题到最后……09-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