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

内容简介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泰阿泰德》是柏拉图关于知识论的最重要作品。这篇对话记录了苏格拉底、塞奥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间的一场哲学谈话,其主题是探究“知识”的本性。苏格拉底提出“知识是什么”的问题,泰阿泰德先后提供了三种知识的定义:知识是感觉;知识是正确信念;知识是带有逻各斯的正确信念。苏格拉底对这三个定义一一进行了辨析。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芳煙
    知识是什么?苏格拉底在这篇对话中主要否定了关于知识的三种定义:思想在语言中的影像并不能形成知识;贯穿各元素而达整体的路径也不能将我们引向知识;辨别物与物的差异同样不意味着定义了知识,因为差异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换言之用知识解释知识没有意义。事实上苏格拉底到最后也没有对“知识是什么”作出准确的回答,然而印象深刻的是文末,苏格拉底对泰阿泰德说“假如你还是空空如也,那么你会对与你在一起的人少一些粗暴,变得温和一些,因为你有了自知之明:不认为认识自己不认识的东西。”07-06
  • 非虛構
    #泰阿泰德篇# 1、苏格拉底年届70,而泰阿泰德是16岁的少年。泰阿泰德认为知识即是感觉。苏格拉底认为这一理论和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见解一致。不过因为普格塔格拉的理论仅仅适用于感觉,因为人可能看见他所看见的却未曾认识的事物,或者可能认识他所认识却未曾看见的事物,所以这个理论难以让人满意。2、处于形成过程中的世界是变动不居的,人的感觉是个人的。一个人不可能尝到另一个人所尝到的苹果的味道,任何人也不可能看到与他的同伴看到的同一棵特殊的苹果树。直接感官材料显现的就是其真实状况。人可以品尝苹果。但倘若他没有评价感觉经验的标准,则他不可能断定苹果是甘甜的,而这一标准并不是最初的苹果的味道,在他能确定苹果尝起来是甘甜的之前,他必须知道甜是什么,这一标准是绝对的不变的真实的,这一标准是指甘甜的理念。06-12
  • Mansion
    Plato从本体论转移至认识论的著作,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08-19
  • Grubby Shinoda
    #柏拉图 9th 由中期到晚期的过渡之作,类似于早期的“试探性”作品,本作试图对“知识”进行定义,先后给出四种答案:“技艺”、“感觉”、“真信念”和“带有logos的真信念”,明线是对知识本身的探究,但暗线却是对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有关本原学说的清算,即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流变”和巴门尼德、麦里梭的不动的“整全”。对前者的反驳夹杂于对“知识即感觉”的反驳(151e-186e)之中,连同着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一起狠批。另一方面,柏拉图在本作里出于敬畏和谨慎拒绝了对巴门尼德学说的探讨。信念部分(187a之后),提出了蜡板喻和鸟笼喻,以表明信念有“真假”之分;此外在206c-210a通过对logos的三种表示的论述和分析以诘难“知识是带有logos的真信念”的说法尤为精彩。精神助产士也被明确提出。06-05
  • 天真和感伤的你
    伽达默尔谈到《智者》和《泰阿泰德》,于是回头再读这两本。《泰阿泰德》开宗明义两件事,第一、只有心中渴望真理,或对事物存疑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第二、所谓知识,可能只是学会判断“真”与“假”。苏格拉底笑称:当他企图拿掉许多人心里的谬误时,“他们随时准备咬我”……05-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