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1892年,史沫特莱出生於美国密苏里州的奥斯古德。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18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6个月。史沫特莱1928年赴华,在中国生活12年。抗战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

内容简介

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一幅壮丽多姿的画卷。自从它在1955年以日文译本 初版问世以来,全世界已先后出版了德、俄、法、西班牙、孟加拉、丹麦、意大利等八个语种的译本,在各国进步人士中产生了远的影响。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1892年,史沫特莱出生於美国密苏里州的奥斯古德。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18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6个月。史沫特莱1928年赴华,在中国生活12年。抗战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aneestone
    想起自己的年齡,他已三十六歲,青春象一路鳴叫的鷹,早已一閃而逝,留給他的是衰老和幻滅。他象当年学习古典书记一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件事。他首先买一张柏林地图,把每一条街道和每一处机构的名称都用中文注音,标在上面。他的德语还没有达到可以问路的程度,他决定信步所至,沿路遇有博物馆,学校,画廊,或是啤酒屋和餐馆,或是准许他进去的工厂,他都要进去参观。他也要去欣赏歌剧,听音乐会。他还要访问议会,游览公园,走访普通人的家庭,看看他们的陈设和生活。他甚至还要参观教堂,看看它与中国的寺庙有什么不同。四年后离开德国时,朱德几乎遍访了德国的重要城市和主要工业设施。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便可以看到他在公路上行进,口袋里塞满了地图和笔记本,在笔记本上,他有条理的写下考察笔记。这工作最后告一段落时,有关德国的笔记本,地图09-12
  • 格利高里
    朱德参加共产党之前的经历可堪一读,本书后半部分就像文件的大杂烩。04-12
  • small脉望
    我读过的是此书最早的版本,封面是朱德总司令骑在战马上的照片。要了解缔造新中国一代人的历史和那一代人的生命轨迹,这就是一部必读书。04-25
  • 付瑞德
    史沫莱特不论是文笔还是视角跟斯诺比简直弱爆了,图片页中穿着红军的衣帽和朱德的合影真是活脱的洋红卫兵,而且书中史实错误百出,作者完全缺乏调查研究,完全是仅凭朱德的一面之词写就的。ps.书的质量也弱爆了,还没看完就散架了!02-26
  • 哀骀它
    校图本,开胶非常严重。这种宣传品只有早年的经历可以看看。有选择性的观点非常偏颇,如提到AB团却不提富田;“飞夺泸定桥”;“勤劳”的三五九旅。从书中可以看到,朱德到延安以后除了讲话还是讲话,刚开完会,又“在妇联大会上讲了怎么煮面条和如何看管孩子”(P453)。而且洋人没文化写出来的东西真可怕,比如说P303,描写妇女祭奠被杀的农民领袖时“嚎啕大哭”,真像“如闻泣幽咽”,何况杜甫这句描写的是老两口的离别啊。P327,“朱德面如土色”,校注:“作者这里描绘的是朱德同志看见战士们牺牲时沉痛的表情。”P348,“他(朱德)……洁白整齐的牙齿在烛光下一闪”——太反派了吧……还记载了用火牛计,牛没有向前冲而是四散逃开的例子。勘误:P389,西康省——西康;P415,皮肤病——癣疥之疾,心脏病——心腹大患05-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