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求学于图宾根大学(与谢林、荷尔德林为同窗),先后任教于耶拿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主要著作有《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体系的差别》(1801)、《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1816)、《哲学科学百科全书》(1817)、《法哲学原理》(1821);除此之外,《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等课堂讲授录也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呈现。

内容简介

《宗教哲学讲演录》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宗教哲学的对象就是在宗教表象背后运动发展的精神和概念。这种精神和概念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思想状态或概念向实存的转化,并扬弃有限的实存形式而达到绝对精神的过程。黑格尔把宗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定的宗教,一类是绝对的宗教。在特定的宗教中又包括自然宗教(直接宗教、意识在自身中的分裂、向自由的宗教过渡中的自然宗教)和精神个体性的宗教(犹太教、希腊宗教、罗马宗教)。绝对的宗教(基督教)是完善的宗教,是精神自为存在的宗教,是自身在其中已变得客观的宗教,即基督教。在此宗教中,普遍的与个别的精神、无限的与有限的精神不可分割;它们的绝对同一即是该宗教及其内容。黑格尔宗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来论证理性和宗教、知识与信仰的同一性,把上帝等同于精神和理念本身,把真理说成是人对上帝的认识或上帝在人身上的自我认识,从而实现哲学与神学的统一。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求学于图宾根大学(与谢林、荷尔德林为同窗),先后任教于耶拿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主要著作有《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体系的差别》(1801)、《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1816)、《哲学科学百科全书》(1817)、《法哲学原理》(1821);除此之外,《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等课堂讲授录也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呈现。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xhj
    书没得说,黑格尔的天鹅之歌。以往的观点都在这本书中一一再现,回光返照,使本书呈现出整体性的映像。可能是忠于原著的直译原因,此译本比魏庆证译本更费解,魏译不够忠实原著,错译也多,但意译得更好理解,参照着读很有帮助。02-22
  • 淇刻
    这本其实有很多精彩的角落,而且纯讲演录也多少能降低一些进入的难度,可惜翻译实在有点让人难受…短短几页的导论就出现了多处硬伤,意思直接译反、违反中文语法的地方一共好几处…这的确很坏人胃口,就好像上高速每隔几百米给你来个减速带一样,刚进入状态就给你拔出来了…(我的版本是一版一印,不知道后续有没有改进)07-18
  • 村夫
    翻译还是有些问题的。最重要的是导论和第一部分,宗教一般概念,与哲学和国家的关系。广义上宗教倒是可以从nomos这个角度去理解。宗教是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另外还有一章形而上学的概念,也特别重要。从波斯宗教那部分开始了欧洲人的宗教史。印度教,佛教和中国宗教我也觉得黑格尔难以真正消化。01-19
  • 过爱龙
    33万字德文原著2014.2.1—2014.2.2801-06
  • 舒北Petrus
    作为黑格尔哲学收尾的宗教哲学,或可以视作他隐秘的「人类学」——在全书起首,黑格尔表面上回到了新柏拉图式的看法,即对上帝的思维是「向太一的提升」乃至消泯无际,实则反过来把宗教的内容溶于意识的海洋,视之为思维本身依精神节奏的行进和概念的辩证结构。此即哲学与宗教的「活动玄同」(埃克哈特语)。而精神的自我显示是一种感通,在与自己绝对相异的他者的触摸中,精神被带到一个能把自己显现给意识的领域(“一枚佩戴着渡过黑暗的徽章”),一个交织模糊的人类学领域。第一部中的自然宗教就处于从精神与自然的统一中产生分裂的过程。在这种宗教哲学的帮助下,波墨那里创世过程(精神在自然中的显现)与意识之间的阻隔被融化了,将最内在的神性经验转化为概念的尝试在概念向实存的展示中被逆向追溯和澄清了,于是那种暴乱的直接突现也得到了理解03-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