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灏,1936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著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时代的探索》等。

内容简介

为何东西方历史如此不同?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开出民主宪政之路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又有什么内在的困惑与张力?思想史名家张灏教授以“幽暗意识”反照中国历史和文化,为您解说中西方历史差异的思想文化根源。

张灏教授以“幽暗意识”为线索贯穿东西方思想史,深入到东西方制度背后的思想源流,为 我们梳理出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明晰线索,通过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作者认为,西方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人性之恶警醒的“幽暗意识”,所以,才慢慢孕育了西方的民主传统,而中国的儒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洞察,但其怀抱的是“乐观的人性论”,所以才诉诸于“圣贤之治”。《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为张灏教授的重要文章精选,文字流畅,说理清晰,深入浅出。

《幽暗意识和时代探索》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第一流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张灏,1936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著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时代的探索》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timeregister
    张灏与林毓生均为殷门弟子,自由主义在台岛余脉不绝,海光功不可没。只是张林之属的成就,学术思想或较乃师有进步,精神与影响却逊色许多,当然其中也有时代命运的因素,学术的专业化局限了他们的作为,消磨了他们的意气。张灏此书,幽暗意识的探究有些单薄,倒是谈儒家之政教关系的一篇脉络清晰,用力较深。从天人相应到天人合一,再到朱熹的道统与治统之分何以未能生发出政教的二元权威从而发展出西方那样两大权威争斗的路径,所谓的幽暗意识和超越意识是为这样的问题预先做了铺垫。就此而言,本书虽然是论文合集,至少在前几篇文章中,理路还是一以贯之的。04-05
  • 苦脸骑士
    “幽暗意识”是张灏先生人性观的一个概念,基于对人性中偏向罪恶的这个意识的反思,张灏先生认为幽暗意识因为其对人类向恶的倾向和对权力的警惕,故与民主自由体制的形成密不可分。此书几篇重要文章考察了儒家传统中幽暗意识的形态、地位和作用,得出了结论是儒家思想中幽暗意识的微弱是中国缺乏民主的重要原因。与幽暗意识相对的超越意识代表了人性中乐观的那一面,因为过于强调的超越意识,中国过早地形成了道德理想化的社会,也间接造成专制传统的形成。我觉得幽暗意识的提法很有必要,只是提的温文尔雅了点,甚至给人一种中性的联想,而不是倾向罪与恶的正视;不过,以此意识为支撑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和批判,功不可没。12-20
  • soloye
    明明已经有民主传统了为何又搞一个少了几篇的缩编本呢?大约是“民主”本身已经太敏感了。02-28
  • 黄昏
    天人之际vs天人相应,政治-道德权威二元中心vs政教合一,道统vs治统;轴心时代与历史转型的混合→意志论;维新政治-文化双重危机与红朝;皇权-士绅-儒教结构崩溃~金观涛邹谠;五四的理性与浪漫,怀疑与宗教,群己;儒-启蒙理性欧陆英美-乌托邦-激进主义。明君情结与帝师之道,暴君滥而妾妇多。幽暗意识与烈士精神,碧池众而勇者少。君师合一,儒法并用,“虽赐你死罪,朕是善良的”,吾乃天命,代天行道。养蛊大赛和流氓无产的联袂演出冲垮了腐儒的防线,蛮武篡弑君统,乡野窥伺神器,构造了秦政荀学-申韩佛老-下愚上诈的历史图景,呈现出大君-犬儒-费拉的末人世界。05-16
  • 顾文
    回答“大哉问”的书,充满了宏大叙事,很符合上个世纪那些年代的气质。虽是论文和讲稿合集,但还是有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那就是从中国传统和近代传入的西学两点切入,分析近代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思想的确立、转变、演化,为理解康有为、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等为什么那样想、为什么那么说、为什么那样做提出了自己的解答。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条主线,而是作者的一句自白:在海外我听到许多在台湾听不到的有关新中国的消息,读到在台湾读不到的“三十年代”文学,我感觉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中国和做中国人的意义,也第一次感到做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这一句话,解释了很多很多。学养不够,初读只能囫囵吞枣,所以决定暂不处理本书,有缘再读。01-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