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子木,1992年生,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政治文化史,在《历史研究》《史语所集刊》《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内容简介

《经略西北》以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三十五年(1770)间清与巴达克山关系为中心,讨论清朝在西帕米尔权力与情报网络建立、展开的过程及其运作实态,检视清朝对边外潜在危机的因应策略,以期对理解清朝中亚外交及新疆行政体制的运作、清朝“天下秩序”在中亚的建构提供一个具体的观察角度。《经略西北》亦期望基于对清与巴达克山关系的个案研究,由边裔反观内地,考察乾隆年间政治文化的构建与朝廷西进经略如何交互为用,“西域”又如何在与边疆鲜少交集的士人群体中成为流行的话题。


马子木,1992年生,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政治文化史,在《历史研究》《史语所集刊》《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竹圃
    脱胎自作者硕论,篇幅不大,且其中数篇乃新增,足见研究的优秀程度与笔墨多寡并不必然成正比。大量满文文献的运用,也证明了作者的勤奋与功力,同时也彰显了边疆史研究的极高门槛。可贵的是,作者并不以此自矜,反而冷静的分析了汉、满、波斯诸语文献的优劣,主张一视同仁”;其“从周边看内地”的视野取径,也相当有见地。期待作者给学界带来更多惊喜。12-07
  • 流惜子
    既然是硕论,那就应该用硕论的标准去衡量。在硕士期间能够娴熟地以满文档案为研究基础,能充分吸收各国学界的既有研究成果,能与新清史展开有效对话,能写出令许多博士生望尘莫及的结构严丝合缝的学位论文,据说国内每年毕业的历史学硕士有几千人,那说这是一篇万里挑一的硕士论文,一点都不为过。12-27
  • ……啐!!!
    萌新复读姬的语言虽然有点尖锐,但大体不错。Milan Shah已经指出了53页注2里面两个波斯文专名作者没读出来;其实第三个Nemeret也是,Nimrud,宁录,尼姆鲁德,西亚传统。作者应该最多会波斯文转写,《巴达赫尚史》他在前言里已经说了,读的是俄译文,不是波斯文原文。然而话说回来,再怎样,有满文的扎实底子,也就算可以了,不能过于苛求语言功底。非常有意思的题目,博论五章,至少有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估计将来都至少能拓展到一百页左右,可见话题多么有趣;但也可见作者本身的研究,在每个方向都只是开了个头;再想想涉及的文献,单单语种数目——满,汉,蒙,托忒,察合台,波斯,弄不好再加乌尔都;以及英法德俄日参考,就可见往下继续推,难度有多大……04-17
  • 广陵复读姬
    作者既然已经说了这本书属于广义的清代政治史,而非西域史,那窝就从清代政治史的角度莱评判这本书罢。满文功底可以,史料也十分详实,足以补边疆史研究之缺,还是值得给五星的。但从近代中亚史研究角度出发,这本书简直是不及格,连17-18世纪巴达克山史名著德国学者Grevemeyer的《Herrschaft,Raub und Gegenseitigkeit:Die politische Geschichte Badakhshans 1500-1883》都没读过()12-23
  • von
    乾隆年间西征结束后,清王朝的威权在西帕米尔高原地区得以维持与延续,而这得益于平定回疆前后清朝在此铺展的权力与情报网络。既叶尔羌办事大臣之下的官方网络与诸和桌之下的半官方性质的穆斯林社会渠道。而内亚各部落也借助清王朝在内亚的权威开始扩展自身的势力,清王朝在保持内亚权威的同时也采取平衡政策让各部互相抗衡。总之清王朝可称为内亚搅屎棍。在边疆军事上的成功,使的大量关于西域社会、政治、地理文字往来于北京与西域之间,拓展了士人的认识世界,一举改变了从明以来对西域社会的想象与不成熟的文献记载,清朝也利用主导的文化工程,纪功诗文和士人的文本来确立清朝对新疆的正统性,由此来化“异域”为“旧疆”。而清代独具特色的边疆之学也由此发端,边疆之学得益于清初在军事上的征服带来的大量新知识以及清末边疆兴起诸多实际问题。01-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