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经略西北
反馈
书名
经略西北
作者
马子木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532593750
出版年
2019-11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数
204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这么近,那么远
“本书以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三十五年(1770)间清与巴达克山关系为中心,讨论清朝在西帕米尔权力与情报网络建立、展开的过程及其运作实态,检视清朝对边外潜在危机的因应策略,以期对理解清朝中亚外交及新疆行政体制的运作、清朝“天下秩序”在中亚的建构提供一个具体的观察角度。本书亦期望基于对清与巴达克山关系的个案研究,由边裔反观内地,考察乾隆年间政治文化的构建与朝廷西进经略如何交互为用,“西域”又如何在与边疆鲜少交集的士人群体中成为流行的话题。”
09-07
智术师
本书作为硕士论文当然是优秀的,作为学术专著则阅读体验一般。
08-15
WSNBB
马子木应该是90后里的明清史大家了
10-19
朱颐钊
感想:第一,所谓「前朝多事耀边功」,良有以也。第二,「同文」之意义、「主仆」之关系,以及满洲政府对西域的「继承性」统治,确实值得深究。第三,西域语文,近数十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相较东北亚与东南亚,相关的史地民情研究也弱了一大块。第四,废话不多的论文,看着真舒服。第五,与作者同龄,读此硕论,令人感慨。
10-19
我又改昵称了
毫无疑问是好书,我要是能写出这样的硕士论文就好了。看了一圈评论,似乎有个问题没有提到:主—奴关系的论证,稍显仓促(史料的局限,当然这不怪作者;文书上的关系构拟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明问题),短评就不展开说了。启发的点也不少,关于清将处理与准噶尔关系的经验移用到中亚外交上,其师乌云教授不久前在民大学报上也有文章谈到了,值得关注。另外,很多朋友也注意到了,这本书每一章抽出来,都可以单独来一本博士论文。可见此领域太多东西可以做了,但是难度之大也不必多说。除非你是复读姬那样的天才,我等普通人不耗上一二十年的时间,不可能做得来。
11-05
Suzume
5章与附录确实和前边游离较多。虽然没有大篇幅做文献综述,但作者和域外思潮对话的用意是显豁的,效果也确实有。当然也确有前面评者提出的问题,如何从双方视角来看待同一时段事件,这可能是突破既有“老”“新”清史藩篱做出更大贡献的新一步
04-29
陈庆之
考证研究与理论关怀皆有,真的是别人家的硕士论文,充分说明在名校名师下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多么重要
11-23
168 Hours
作为硕论毫无疑问是非常优秀的典范之作,当然学术路径取向也是非常清晰的,既然将其是做清朝对外关系史,而非中亚史的范畴,自然少不了主旨取向上的局限,这再最后一章尤为明显,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许是,伴随清朝的西进,亟需获取大量中亚的知识信息,中原士人能够提供实实在在的知识贡献究竟如何(而不仅仅是情怀和追溯汉唐的历史记忆),面对此后19世纪中亚的新变局所积累的知识信息多大程度上影响并维持了对西域统治及其西部边疆的秩序。
12-23
谭复生
清史小神童的好书,描述清帝国在西帕米尔高原,面对继承踢爆伊朗萨法维王朝遗产,七征莫卧尔帝国的伟大阿富汗杜兰尼王朝。是如何维持应对中亚霸权的决策过程及制度创立。并指出清帝国的同文同轨达到中土历史新高度。并非一种文字制度的统一,而是道统合一,中原边疆合一,朝廷定文化政策于一尊在上实行下面各地区文字,文化和统治制度异俗并行的大帝国。清初的边疆学兴起推广也是清帝大一统观念影响社会学风导致。五星好书
01-26
空如天少
本身是硕论,当然要以硕论为标准,虽然有些小瑕疵没说透彻,但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也幸亏这种硕士论文是万中无一之作,否则我这种学术混子都毕不了业(×)多语种史料的熟练应用本该是治边疆史民族史的基础,那样相关研究成果就不会泥沙俱下,也不至于让所谓的内亚史、新清史、大元史专美于前。希望类似本书的杰出著作能够越来越多吧
04-03
隐清
多语研究的功力绝不似未喝洋墨水之人,专业过甚…
03-26
Perserkatze
非常强的硕论,清朝西进之后接收了准噶尔的遗产,试图不陷入巴达哈山的泥潭里,通过官方/半官方以及各种网络进行控制,回应了新清史,也谈到没有对情报体系整合归纳的问题。作者修正了关于西北史地之学的一些论述,认为西进带来了知识体系的发展,官方与士人合流,共同塑造了“同文之治”。
09-20
叫我妖而不孽
不仅仅是满语的使用,史观也不错,颇能对政治中的符号展演做出解释。出在人大也很适合:清史和内亚都沾边,对得起人大学术传承。选题尤其是附录和本系列中乌云两本书能看得出渊源,但又似乎有意回应了一下新清史:清朝在内亚的统治与在内地大致共享同一机制,而这相当程度取资于儒家理论。但我对第二章将后金时期比喻式亲缘关系追溯到儒家哲学的君父理念(真这样干脆用阎步克的君父师三位一体好了)高度存疑,但又赞赏以拟亲缘抵制科层化的解释。根据本书,清朝了解扩张的成本和帝国的极限,但只在对汉族宣传王朝合法性上下功夫并一度成功。在我看来,第五章和附录最有意思:清朝有意宣扬自己在中亚的开拓远迈汉唐,这说到底是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统治汉地的合法性。如此突出对汉族的针对,更证明了其非汉族。这种叙事和对蒙藏的不同叙事证明了清的两面性。
11-09
von
乾隆年间西征结束后,清王朝的威权在西帕米尔高原地区得以维持与延续,而这得益于平定回疆前后清朝在此铺展的权力与情报网络。既叶尔羌办事大臣之下的官方网络与诸和桌之下的半官方性质的穆斯林社会渠道。而内亚各部落也借助清王朝在内亚的权威开始扩展自身的势力,清王朝在保持内亚权威的同时也采取平衡政策让各部互相抗衡。总之清王朝可称为内亚搅屎棍。在边疆军事上的成功,使的大量关于西域社会、政治、地理文字往来于北京与西域之间,拓展了士人的认识世界,一举改变了从明以来对西域社会的想象与不成熟的文献记载,清朝也利用主导的文化工程,纪功诗文和士人的文本来确立清朝对新疆的正统性,由此来化“异域”为“旧疆”。而清代独具特色的边疆之学也由此发端,边疆之学得益于清初在军事上的征服带来的大量新知识以及清末边疆兴起诸多实际问题。
01-31
广陵复读姬
作者既然已经说了这本书属于广义的清代政治史,而非西域史,那窝就从清代政治史的角度莱评判这本书罢。满文功底可以,史料也十分详实,足以补边疆史研究之缺,还是值得给五星的。但从近代中亚史研究角度出发,这本书简直是不及格,连17-18世纪巴达克山史名著德国学者Grevemeyer的《Herrschaft,Raub und Gegenseitigkeit:Die politische Geschichte Badakhshans 1500-1883》都没读过()
12-23
……啐!!!
萌新复读姬的语言虽然有点尖锐,但大体不错。Milan Shah已经指出了53页注2里面两个波斯文专名作者没读出来;其实第三个Nemeret也是,Nimrud,宁录,尼姆鲁德,西亚传统。作者应该最多会波斯文转写,《巴达赫尚史》他在前言里已经说了,读的是俄译文,不是波斯文原文。然而话说回来,再怎样,有满文的扎实底子,也就算可以了,不能过于苛求语言功底。非常有意思的题目,博论五章,至少有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估计将来都至少能拓展到一百页左右,可见话题多么有趣;但也可见作者本身的研究,在每个方向都只是开了个头;再想想涉及的文献,单单语种数目——满,汉,蒙,托忒,察合台,波斯,弄不好再加乌尔都;以及英法德俄日参考,就可见往下继续推,难度有多大……
04-17
流惜子
既然是硕论,那就应该用硕论的标准去衡量。在硕士期间能够娴熟地以满文档案为研究基础,能充分吸收各国学界的既有研究成果,能与新清史展开有效对话,能写出令许多博士生望尘莫及的结构严丝合缝的学位论文,据说国内每年毕业的历史学硕士有几千人,那说这是一篇万里挑一的硕士论文,一点都不为过。
12-27
竹圃
脱胎自作者硕论,篇幅不大,且其中数篇乃新增,足见研究的优秀程度与笔墨多寡并不必然成正比。大量满文文献的运用,也证明了作者的勤奋与功力,同时也彰显了边疆史研究的极高门槛。可贵的是,作者并不以此自矜,反而冷静的分析了汉、满、波斯诸语文献的优劣,主张一视同仁”;其“从周边看内地”的视野取径,也相当有见地。期待作者给学界带来更多惊喜。
12-0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