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卡尔·洛维特,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

内容简介

《从黑格尔到尼采》是思想史论著,关注的是思想的历史事情,如此思想的动因却出于现实的历史——即我们早就听说过的问题:为什么巴赫、莫扎特、歌德、贝多芬、席勒培植的德语文化精神竟然到头来孕育出以德意志青年人为主体的纳粹党徒?

德国文化名城魏玛有歌德故居,也有尼采档案馆,纳粹党徒并没有捣毁,而是作为精神遗产加以保护和继承。人们不禁要问,德国人文主义与纳粹党徒现象究竟是什么关系?德语文化的历史其实很短,18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德国人文主义据说是德国文化的真正开端,思考这一历史关系,无异于检审整个德意志精神的品质。


卡尔·洛维特,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阅微草堂
    百年来中国人留学阅读西方,有一种病态心理,因为这种阅读方式首先是把中国当成病灶,而把西方当成药铺,阅读西方成为了收罗专治中国病的药方药丸,留学号称去去西方寻找真理批判中国错误。以这样病夫的心态看西方,首先早就的是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然后是中国病态学术,特点是一方把西方学术简单化,工具化,万金油化,一方面吧中国文明歪曲化,妖魔化。其实这样的阅读方式是中国问题的真正病灶之一09-05
  • יוֹחָנָן
    洛维特试图说明黑格尔哲学中的两条线,是如何导致之后对他的反叛,包括青年黑格尔派和尼采,这样看来主要想处理的实际上是市民阶级―基督教社会是如何解体的。洛维特终究是思想史家,而不是哲学家,论述得太多以至于无法真正把握其中的哲学意涵,到头来读起来给人的启发并不多。以及刘小枫的序扣一分。08-09
  • Sternhaufen
    一刷。德意志的形而上学观念论促使国家与宗教的分离,黑格尔试图借助理性使之调和,无法阻挡后来发展到青年黑格尔派的激进割裂与对立,关于市民社会、劳动、教育等等无不围绕“共同体”展开:形而上学的路向最终演变成呼吁强大的国家以及对社会、习俗共同体的“无力”的唾弃。到二十世纪竟成必然而痛苦的选择。而歌德的人道、自然似乎暗示了原本可能的另一路向。草草读过,还需二刷。01-25
  • 法妹儿
    译者太糟了...讨论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史起源,勾勒后黑格尔时代德国哲学在困顿中的更新。从黑格尔到尼采,是时间的前进,但也是历史与精神的倒退和崩溃。市民社会彻底沦入私人领域,基督教沦落入世俗哲学,是尼采号召孤独的个人以权力意志寻求永恒的背景,也是虚无主义吞噬欧洲的前兆01-31
  • 村夫
    作者似乎仅仅是在罗列19世纪的思想,然而身为海德格尔的学生却没有对虚无主义进行细致的分析,也没有对黑格尔哲学与虚无主义关系进行阐发,没有像他的老师那样仅仅抓住存在论,这是本书的一大著作。我以为如果作者真的要回答序言中提出的问题,那就势必要围绕虚无主义进行展开了,关于宗教的,关于教育的,关于市民社会的,关于时代精神的,etc。02-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