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
俄国作家,颓废主义文学流派代表。生于俄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并在那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十九岁时,自幼迷恋绘画的他去了哈尔科夫绘画学校学习,一年之后又去往彼得堡。最初做一个地方事务官的书记,后转向文学创作,代表作有《萨宁》《绝境》等。早期思想比较激进,作品带有自由主义色彩,有时也包含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抗议。长篇小说《萨宁》出版于一九〇七年,因宣扬个人享乐主义、鼓吹纵欲而轰动一时,也饱受各界批评。十月革命后,阿尔志跋绥夫流亡国外,死于波兰华沙。

内容简介

《萨宁》是阿尔志跋绥夫的代表作,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萨宁回到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却又常常以旁观者的清醒姿态一语道破传统世俗社会中人情的虚伪;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乐,为所欲为,精神上却又陷入疲惫不堪的孤独和无意义的绝望中。
小说出版于1907年,正好是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与沮丧的时期。小说影响之大,从批评家罗加切夫斯基的话中可以看出:“不是阿尔志跋绥夫书写了萨宁,而是萨宁书写了阿尔志跋绥夫,萨宁塑造了与自己的形象一模一样的作者。”

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俄国作家,颓废主义文学流派代表。生于俄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并在那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十九岁时,自幼迷恋绘画的他去了哈尔科夫绘画学校学习,一年之后又去往彼得堡。最初做一个地方事务官的书记,后转向文学创作,代表作有《萨宁》《绝境》等。早期思想比较激进,作品带有自由主义色彩,有时也包含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抗议。长篇小说《萨宁》出版于1907年,因宣扬个人享乐主义、鼓吹纵欲而轰动一时,也饱受各界批评。十月革命后,阿尔志跋绥夫流亡国外,死于波兰华沙。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静静的顿海
    萨宁明明也做了那么多坏事为什么要像个上帝一样看待千千万万人 上帝不仁04-03
  • Mingshi
    “站在光滑的冰面上去推倒一面墙。”03-31
  • 碎叶吹又绿
    简介说鲁迅推崇,但应属时代代入感。作为一本颓废主义文学作品,此书非常好读,故事非常简单,人物是推崇个人享乐的颓废形象,几无社会价值尺度(难听点就是毫无道德感),以萨宁为主的几个人物,主线是情感,萨宁的妹妹被引诱,被萨宁从自杀边缘叫回,引导其带着身孕嫁给深爱自己的人(最终表明必将是悲剧)。萨宁最后又引诱了她人,最后一走了之。故事中的男性,除了萨宁,都自杀:引诱其妹者因被萨宁打在脸上,因尊严自杀;爱着萨宁引诱女孩的,因着莫名自杀;还有一个自杀的犹太大学生。03-18
  • sabrinabath
    真实而又潇洒的萨宁,拧巴的尤里……这本书最最让我喜欢的,莫过于对自然的描写,让人仿佛与书中人物一起,被美好的自然包裹着,幸福而快乐地享受大自然的赐予。03-04
  • 阿树
    缘于鲁迅,带有爱屋及乌的意味,没有读出所谓的风景画般白描心理的语言,也没有因为宣传语所谓的查禁、曲解、饱受争议而诱惑到,倒是勾引出了早年阅读道连格雷的画像时的情感,偶尔会因为情绪的沉沦以及生活的苦闷困顿而投身于它的怀抱,但是,终究不算喜欢吧(1.7)萨宁与捷伊茨关于基督教的辩论颇有尼采敌基督者的韵味,渐入佳境。萨宁与索罗维伊契克:“受苦的人最好死掉”(2.9)生活混杂着悲剧与喜剧,我游曳其中,扮演着不真诚的受苦的基督徒与战战兢兢的享乐者,在萨宁与克里斯多夫之间往复摇摆:约翰:去爱!去受苦!用人的韧劲抵抗世界的虚无!萨宁:去爱!去享乐!受苦的人最好死掉!02-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