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安德烈娅・武尔夫(Andrea Wulf),作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印度,童年时迁居德国,现居伦敦。她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主攻设计史方向,曾三次当选罗伯特·史密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更于2013年当选大英图书馆艾克尔斯美国研究中心驻馆作家。她是美国笔会中心、国际 探险家俱乐部、女性地理学家协会、林奈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等撰写专栏。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三蝶纪
    看完简直要爱上洪堡了,神一样的人物。与他的自然观一样,他的生命也像一张网,连接着同时代各国各位闪闪发光的人物,影响了同样伟大的科学家、博物学家们,直接或间接推动了科学发展与自然保护。他是一切的中心,辐射出来巨大的能量。他不应被今天的人遗忘。11-16
  • 晓林子悦
    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里说过,科学发现往往是集体沉淀,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果。很可惜,即使是这本包罗万象的综合类大书,竟然也没有出现洪堡的名字。洪堡名声的隐退和事迹的彰显,以及他的后继者们跃居其上的事实,或许说明了,对于科学史来讲,“创造者”从来并非个体,洪堡影响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因此,这本《创造自然》其实也是以洪堡为线索串连起19世纪关于自然如何被发现的历史,以及随后即将到来的环境保护理念的全面展开。这部作品提醒我们对“间接”影响的不可遗忘。11-21
  • 琴 酒
    擅于移情的我很久没有找到像他这样能寄托自己无限向往的人,读的时候一直在落泪。他的一生像是一条线,把我所知道的十九世纪的世界的各个部分串联起来——是马尔克斯写《迷宫中的将军》,是赫尔岑《往事与回想》的开篇里洪堡的来访,是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是歌德那里和牛顿截然不同的对现象的直观与尚未完全对象化的自然,是法国大革命后不断在希望与失望中反复的欧洲——而我之前从未意识到有这样一条线索。非常爱他,最爱的大概是那种自然科学家所拥有的的无限慷慨,没有任何顾虑的分享自己的材料和看法,然后是那种狡猾却又真诚的对法国大革命理念的忠诚,和在乱世里极尽全力推进自己科学工作的热切与旁若无人。such a comfort to read this in this time.11-20
  • dante
    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太大的乐趣,我常读到手掌出汗,心跳加速。洪堡的发现之旅比奇幻小说更壮阔绚烂。由于他的虔诚,自然向他慷慨展露自己的真面目,它远胜于人类最瑰丽、最狂野的想象。而参悟自然背后,那将一草一木、每一块独立大陆统辖起来的生态系统的过程,更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由一个个站在人类感知力巅峰的彻悟时刻连缀而成。更不用说在书中那些天神一般闪现的人物:歌德,康德,达尔文,杰斐逊,玻利瓦尔,华兹华斯……他们就像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天体,彼此之间默默施加引力,共同创造一个新纪元。12-10
  • 文东子
    并不仅仅是洪堡一个人的传记,其实讲的是他和所有那些相似的灵魂。他们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在现实中常常碰壁,纵有能力与勇气也难有机会去完成计划,即使声名卓著仍然可能生活困窘。那些我们今天认为无价的重要发现、改革和创造,从来不是万事俱备才实现,而是要承受着生计的重压、人生的无常和生命危险,一点一点积累到质变。羡慕这些至死都不曾失去纯真好奇心和热情的人,想到这样的人总会有,就对这个世界恢复了一些信心。02-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