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1899—1980) 俄罗斯著名诗人曼德施塔姆的妻子,作家,翻译家。1899年10月30日生于萨拉托夫,娘家姓哈津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娜杰日达开始撰写关于丈夫的回忆录,即七十年代相继成书的“回忆录三部曲”《回忆录》、《第二本书》和《第三本书》。1980年12月29日,娜杰日达卒于莫斯科。“娜杰日达”在俄语中意为“希望”。
陈 方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出版《俄罗斯当代女性小说研究》、《俄罗斯文学的“第二性”》等专著,译有《二十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史》(合译)、《黄色箭头》(维克多•佩列文)、《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乌利茨卡娅)、《文学肖像》(帕乌斯托夫斯基)、《夜晚时分》(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和《异度花园》等作品,另在《外国文学评论》《俄罗斯文艺》《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内容简介

《第二本书》是《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的续篇,曼夫人的笔触依旧聚焦于曼德施塔姆,但也大幅扩展自阿赫马托娃以及自身。笔锋依然犀利,探讨了古米廖夫等“阿克梅派”诗人的诗歌观念,曼德施塔姆的命运,以及自身在二十世纪二十到五十年代这五十年的遭遇。俄文版编者认为,“娜杰日达•雅科夫列夫娜的两《第二本书》均已成为奥西普•曼德施塔姆的全部创作和生平材料的注解,是无价之宝”。


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1899—1980) 俄罗斯著名诗人曼德施塔姆的妻子,作家,翻译家。1899年10月30日生于萨拉托夫,娘家姓哈津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娜杰日达开始撰写关于丈夫的回忆录,即七十年代相继成书的“回忆录三部曲”《回忆录》、《第二《第二本书》》和《第三《第二本书》》。1980年12月29日,娜杰日达卒于莫斯科。“娜杰日达”在俄语中意为“希望”。

陈 方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出版《俄罗斯当代女性小说研究》、《俄罗斯文学的“第二性”》等专著,译有《二十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史》(合译)、《黄色箭头》(维克多•佩列文)、《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乌利茨卡娅)、《文学肖像》(帕乌斯托夫斯基)、《夜晚时分》(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和《异度花园》等作品,另在《外国文学评论》《俄罗斯文艺》《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Nosferatu
    我身在自己的祖国,却感觉不到脚下的土地。12-06
  • 群婴乱舞
    与第一本相比,尽管有些凌乱,但冲着作者高昂着头,耿直着脖子,与那些犯下大规模反人类罪的罪犯或者帮凶死磕到底,绝不宽恕,绝不低头的劲头,就值五颗星。11-07
  • 小舞
    曼德斯塔姆夫人的文笔一流,本书和第一本一样精彩,经得起反复阅读,推荐购买收藏。05-08
  • 海扬尘
    对曼德施塔姆了解不多,关于诗人的篇章读得很潦草,本书使我加深了对那个严酷时代的了解,本书更多是“写自己”。不同于活化石爱伦堡闪烁其辞的回忆录,曼德施塔姆的遗孀显得执拗、决绝而严厉,她不像在体制内幸存下来的爱伦堡在“描述”时代,而是在评判和谴责时代。在政治空气有所放松的晚年,她认为所处的是“暂时的喘息期”,对未来并不抱有希望。“年轻人一无所知,也没有去了解真相的愿望。下一轮再开始时,他们会感到惊讶,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一部分年轻人正在学习用塞子把别人的嘴堵上,另一部分年轻人很快就能学会沉默。一切将以此告终。”但她依然要把一切都说出来,因为“不应有任何分寸,应该讲同一件事,直到每一份苦难均呈现,每一滴眼泪都涌出,直到把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件之原因全部探究清楚,除此之外什么措施也没有。”02-02
  • 吴起
    第一章写的最有力道,能然后读者停下来认真对待的依然是关于曼德尔施塔姆诗歌的片段#4.5星06-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