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弗朗兹·法农(1925—1961)

内容简介

法属海外省的法国人,尤其是安的列斯人,在法律层面上是法国公民。他们鄙视非洲的其他黑人,而作为黑人,他们在面对白人时,内心又存在着自卑感。他们在潜意识中承认了白人的优越性,以白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一切。本书就是从他们的这种精神迷惘和由此导致的精神痛苦入手,揭露长期的殖民统治在黑人的心理上留下的伤痛。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x10
    男的一开口就暴露了啊,这黑男作者谈起他女同胞的态度跟虎扑男也没什么两样嘛,也就这点格局了。当然作者在把握白男对黑男的扭曲心理方面还是很到位的,加回一星。06-15
  • 特味小虎煲
    翻译有很多问题,但是比起上一版已经有了不少进步,改是改了但为什么不重译呢?希望以后有重译再版的机会。喜欢这本书的主题,把“黑”和“白”替换掉其实也许人人在生活中都有意无意主动被动戴着面具03-25
  • momo
    看得云里雾里不在状态的一本,不知道是翻译还是怎么回事。就突然想到其实偏见无处不在,他提出的黑人寻求自我主体的概念也是挺有意义的,集体无意识也让人想了想我们本身就有清如玉壶冰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对于黑白色天然就有价值倾向判断。重要的应该还是如何应对和降低偏见吧?11-12
  • 小五
    嗯法农讲黑人被自动地与性,野蛮,乱伦的生物欲望相联系那部分让我联想到波伏娃谈女性……白人惩罚黑人是在无意识中惩治自身。有的地方没看懂,倒是结尾挺明白的,很存在主义……一生就像射出去的一支不能回头的箭,人只能从行动中获得自由,而不能接受他人手中赠予的自由。自由如果真的有内容,那就必将包含死亡的重量11-30
  • 鲸书
    三星半,翻译扣半分。原作(1952)是后殖民批判的开山之作。作为海外省的法国黑人,法侬由帝国边缘黑人的心理冲突切入,在精神分析、人类学的脉络中,批判性分析相关文本以揭示其论断背后隐藏的种族隔离和等级制偏见。偏见的核心是将有色人种置于文明进化系谱的前现代地位,故以所谓“吃人”习俗、“性旺盛”生理特征等论证之,成为对有色人种的想象。这一偏见并非只存在于白人处,在帝国殖民地,有色人种更被这种文化强制的装置异化为他者、客体,渴望挣脱而不得,最终走向“自我种族主义”的悲剧性冲突。悲剧被黑人和白人共有,来自周而复始的文化再生产机制,这一洞见使作者超越了机械论的殖民批判,避免只关注过去的追责论,而呼吁解除一切压迫的斗争。在去殖民运动轰轰烈烈的年代,作者受马克思影响但态度暧昧,文化批判有力但建设性方案不足。10-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