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裘帕・拉希莉(1967—),印度裔美国。

内容简介

△布克奖、小说奖入围作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拙贝
    上一次觉得书要耐心并很慢地读到最后才知道一部长篇的好还是读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即使到终篇也不爆发的隐忍,也许才是我们的生活最重与最轻的部分,激烈的戏剧性都刻入一日一日的漫长又重复的平淡里,痛苦和爱因此保有了时间的质感,它们发酵,而不会被遗忘。10-21
  • 林培源
    很久没读过这么荡气回肠的外国小说了。相比《同名人》明晰的叙述意图和指向,这次裘帕·拉希莉显然懂得了隐藏与克制。如果说《同名人》是在重构互文(与果戈里的联结)的前提下铺开叙事,那么《低地》则布满了小径分叉的不确定性:没有读到最后,你永远无法知道作者会将把你带向何方。故事的维度是多重的,而语言又如此凝练。没有《同名人》繁复的心理描写,但场景和细节仍极具冲击力。这部小说在不同的视角切换中叠加了人物的形象,让时间回流、倒灌,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低地”;革命、暴力以及不确定的人生,紧紧缠结到了一起。苏巴什、高丽和贝拉一生都在纠正错误与弥补罪责,同时,更多的错误与罪责产生了,每个人都落到了命运的罗网中,最终无法逃脱。10-27
  • 005
    一直欣赏裘帕·拉希莉小说中弥漫开来的命运感。读完,可以回头看,首句是怎么开始的——那基本预示着他们各自的命。于是,在这里,小说可以用“一次”来修饰。10-23
  • 火山
    今年编辑出版的美国小说里最喜欢的一本,拉希莉最早由曹老师在上海文艺引进,出的是《同名人》和《疾病解说者》,后理想国再版了《解说疾病的人》,其实拉希莉迷人的地方不在于移民主题或者身份问题,而是由此深入下去,她去展现、面对和拆解这些问题的方式,最终落脚的,既是人生的“无常”,也是命运的“有恒”10-19
  • 恶鸟
    印度加尔各答的动乱在两个少年的日常生活里活脱脱显现,作者很会写,也很聪明,借一个去美国游学的视角,再重新反身审视少年时的家乡、朋友、革命以及情感,包括移民和身份问题。就像作者点睛之笔说的,在印度哲学中,三个时态—过去、现在、未来——据说同时存在于上帝里面。10-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