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尔芭•德•塞斯佩德斯,古巴裔意大利作家,其祖父卡洛斯•曼努埃尔•德•塞斯佩德斯是古巴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塞斯佩德斯15岁时和意大利伯爵朱塞佩•安塔莫罗结婚,育有一子。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意大利外交官弗朗西斯科•布努,她和后者一起参与反法西斯运动,曾两度被捕。1930年代起,塞斯佩德斯担任《信使报》《新闻报》《小报》等的编辑,推动了诸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闻作品的面世,同时撰写专栏。也是在这一时期,她完成了《退无可退》(1938)、《以她之见》(1949)、《秘密笔记》(1952)、《过去和现在之间》(1956)等著名作品。塞斯佩德斯大部分的作品写于1943年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倒台后,因此其作品被评论界视为“二战”后意大利女性生活的写照。1960年代移居巴黎,持续写作直到去世。一生著有八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三部诗集、两部剧本、一部电影剧本(《女朋友们》,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导演)

内容简介

● 萨特、埃莱娜•费兰特、裘帕•拉希莉一致推崇的作家

● 意大利反法西斯斗士 、意大利女性主义写作先驱之一

● 婚姻和家庭、道德和规训的不安之书

● “二战”后意大利女性的「贱民」身份和意识

● 出版70年首度被翻译成中文

————

意大利女性写作先驱、埃莱娜•费兰特的启蒙者 塞斯佩德斯代表作,最亲密的家人却像敌人一样彼此防卫

————

四十三岁的瓦莱里娅出门为丈夫买烟时,莫名冲动之下为自己买了一个黑色的笔记本,开始秘密写日记。

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这个笔记本成了瓦莱里娅真实欲望的唯一出口。她在其中越来越赤裸地直面自己和一对即将离家的儿女矛盾而疏离的关系,和丈夫米凯莱日渐空洞而可悲的婚姻。与此同时,她逐渐深陷办公室经理圭多的情感纠葛,并重燃了自己沉寂多年的生命热情。

在瓦莱里娅终于有勇气计划期待多年的威尼斯之行时,儿子里卡多突然宣布女朋友玛丽娜怀孕了,一场仓促的婚姻即将铸成,瓦莱里娅在家中本就逼仄的存在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占,她怀着恨意和痛苦决心准备毁灭这个笔记本。

————

媒体评论或名家推荐

对我而言,阅读阿尔芭•德•塞斯佩德斯,就像步入一个未知的宇宙——诺贝尔奖得主 安妮•埃尔诺

虚构类日记从来都是一种迷人的题材,我们知道叙述者不仅是她自己,同时也是作家。考虑到女性意识一直在历史和文学传统中挣扎着寻找自己的容身之地,这种双重的“作家”人格尤其充满挑衅意味。——《疾病解说者》作者裘帕•拉希莉

塞斯佩德斯持续追问当人们审视自己的生活时产生的意义和危险。——《卫报》

精确的形式、澎湃的内心,无处不在的怀疑焦虑,《秘密笔记》是一场近乎完美、痛入心扉的怒吼。——《金融时报》

瓦莱西娅的书写变成了一场震惊的自我认知,她在重新思考除去在家庭内部扮演的那个充满束缚的角色之外,她到底是谁,或者说,可能成为谁。——《纽约客》

阿尔芭•德•塞斯佩德斯,古巴裔意大利作家,其祖父卡洛斯•曼努埃尔•德•塞斯佩德斯是古巴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塞斯佩德斯15岁时和意大利伯爵朱塞佩•安塔莫罗结婚,育有一子。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意大利外交官弗朗西斯科•布努,她和后者一起参与反法西斯运动,曾两度被捕。

1930年代起,塞斯佩德斯担任《信使报》《新闻报》《小报》等的编辑,推动了诸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闻作品的面世,同时撰写专栏。也是在这一时期,她完成了《退无可退》(1938)、《以她之见》(1949)、《秘密笔记》(1952)、《过去和现在之间》(1956)等著名作品。

塞斯佩德斯大部分的作品写于1943年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倒台后,因此其作品被评论界视为“二战”后意大利女性生活的写照。1960年代移居巴黎,持续写作直到去世。一生著有八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三部诗集、两部剧本、一部电影剧本(《女朋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叉叉
    意大利家庭的厌女氛围跟老中没啥太大差别。当一个传统的母亲,妻子,开始写日记后,一切都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但她仍然决定被碾碎。08-13
  • 苏且夭
    笔记本可以烧毁一个又一个,但已经开启的“潘多拉魔盒”却再也合不上了。名为“觉醒”的自我意识,能够倒退吗?与时间恐怕在同一维度。02-23
  • 匿名用户
    70多年前出版的书 你可以说都变了 也可以说有些东西没有变 恐婚恐育教材+103-17
  • Gytha
    只是个人不那么喜欢而已。虽然时间有限,但打开的书还是得完成。女性书籍很多,我偏爱勇敢、独立、敢于探索的那类。太沉闷压抑的精神与现实生活,会让阅读体验更加沉闷。如果非要看女性题材书籍更推荐《醒来的女性》。10-26
  • 青稞
    这本书怎么可能还没火起来,好多次我仿佛看到了我和我妈的对话。母亲和女儿是一样的人,只不过在时代的洪流下,个人的意志太不值一提了。中年危机且不允许家里有更强者存在的父亲,几乎是欣喜地发现儿子更加没用,只能走上自己曾经看不起的那条路。被家庭搞得精疲力尽无法跳脱却也不愿承认的母亲,在坚定的女儿身上看到了自己没能成为的人,在女儿的生活中审视自己的一生。12-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