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我们夫妇俩,叫丁林也罢,叫林达也罢,都不过是为了发表一些话非要一个名字不可时,起的一个名字。男的原来姓丁,女的名字里有一个林。通常都是女的写头一稿,所以仔细的人看得出有女性的痕迹。之所以不怎么“秀”,实在是没什么可“秀”的。读者诸君读了,觉得有道理,对那些故事留一个印象,我们就满足了;觉得没道理,骂一声,也没什么不可。
我们俩是中学同学,朱学勤先生文中提到的刘海生老师就是我们上海复兴中学的老师。
我们俩在黑龙江小兴安岭插过队,干农活,还放过马。后来回上海,男的是街道工人,女的干过几年建筑队木匠。文革结束进大学,学的都是“工科”。女的毕业后又考了研究生,师从陈从周先生。后来我们两人都在大学里工作,但不久就都辞职了。那是大概1987,88年的事情。此后就都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当然,有点书本和技术底子,活儿比一般小工要轻得多,但是和工人们一起住工棚,却是当然的事。这样直到91年偶然的机会出国,机缘还是打工。
出国后,干的活在农业、仓库、建筑、运输等等的边缘,就是说,在老板手下你该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也上过一点课,很杂。读书,也很杂。“小贩”一说,还真是准确的说法。在各地小镇的地方节庆上,摆一个“摊”,卖小玩意儿,比如自己做的小东西,工艺品之类。相当于赶庙会。如此谋生不易,所以我们俩还得有一人维持一份固定的job,每天上班。如此谋生的好处是,走遍了南方的小镇,习惯了黑白红黄乡下人。
最怕的是,编辑在我们的“名字”旁注:学者。非得是学者才有credit吗?不是学者能不能有常识?我们早不是什么学者。我们俩手上都是有茧子的。
最近我们俩在忙于自己动手盖房子,改善居住条件。DIY在这儿非常普遍。杰米·卡特总统是我们州的人,他老先生就喜欢空下来做做木工活的。我们觉得这挺好,你说呢?

内容简介

《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车
    游客、建筑师、历史迷、民主爱好者…作者的几个身份混杂在这本书里。文字并不很好,身份切换的时候有时甚至连林达一贯的流畅都失去了。可是我就是喜欢这本书。有人说看了这本书觉得“不止我们祖上曾经阔过,别人过去也很阔啊”,我的感觉是“不止我们走得那么艰难,其实别人也不是平平安安到今天的”。12-01
  • 57
    重读,观感大不同了(庆幸自己还是有一点长进)。优点是整合史料的工夫和恬淡的文笔,通俗的历史地理读物需要这样的娓娓道来。缺点是藏在议论和抒情里的立场,那种胜者为王的进化逻辑、基督教的优越感、惟民主论的线性史观,对奥威尔的误读就是一例——他有无奈之处,但绝不是仓皇逃离。05-10
  • fwb
    也不知为什么,欧洲最吸引我的,就是西班牙了,林达去过的地方,80%我都去过,边看边回想。林达特殊的出生年代和经历,让他们的视角与我很是不同,看了,愈加觉得今天西班牙民主和平得来之不易,简直就像踩着一根钢丝绳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中国呢?走得过去吗?04-24
  • 蓝调共和
    粗糙、混乱、生硬,作者写西班牙明显力有不逮。06-14
  • 叶酱
    后半部没什么旅行踪迹的结合,开始赘述历史有点力不从心了09-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