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生于都柏林南郊的福克斯罗克,1989年12月22日逝于巴黎。侨居法国的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同时用英文和法文进行创作,1969年因其作品“以新的小说和戏剧的形式从现代人的窘困中获得崇高”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曹波,2005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国、爱尔兰文学研究,兼顾文学翻译和旅游翻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以及爱尔兰文学交流会翻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各2项;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合著3部。
姚忠,中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和爱尔兰文学的研究与翻译,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合著2部。

内容简介

《瓦特》的非凡创作可以看作是贝克特文学生涯的转折点。“二战”期间,在法国从事情报工作的贝克特为躲避盖世太保的追捕,与妻子隐居于法国南部的鲁西永,于1942年至1944年间用英文写成《瓦特》,并于1953年出版。《瓦特》实验的成分极多,是贝克特走出乔伊斯阴影的最为关键的转型小说,为他之后的荒诞派小说(如“小说三部曲”)和戏剧(如《等待戈多》)创作奠定了基础。

小说讲述的是瓦特受雇来到诺特先生家里做事,佣期结束后旋即离开,却对他的主人依旧一无所知的故事。瓦特错就错在希望从他的主人的偶然性存在中获知其本质,而他不遗余力的依赖逻辑展开的种种认知努力,却最终使得自己深陷思维的紊乱而不得自拔。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生于都柏林南郊的福克斯罗克,1989年12月22日逝于巴黎。侨居法国的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同时用英文和法文进行创作,1969年因其作品“以新的小说和戏剧的形式从现代人的窘困中获得崇高”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曹波,2005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国、爱尔兰文学研究,兼顾文学翻译和旅游翻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以及爱尔兰文学交流会翻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各2项;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合著3部。

姚忠,中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和爱尔兰文学的研究与翻译,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合著2部。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已注销]
    谢谢,焦虑症发作一百次了07-10
  • K.
    这本贝克特在几近四十岁写成的小说,是贝克特之所以为贝克特的起点。不难看出,从现在开始,贝克特才真的找到了自己,而摆脱了乔伊斯。大量的废话,不连贯的故事,对语言的玩弄,对虚无的追求。我想贝克特的数学很好,他力尽所能把各种可能一个一个地罗列,从而放弃了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存在。甚至,他进入自嗨的节奏,全然不顾读者,一堆一堆的废话。但,这就是我们喜欢贝克特的原因。02-20
  • Alain
    复说性的口吃几乎是戏谑般地破坏了时序也取消了意义,当我们陷入文字的密集恐惧当中时,目之所及不再有重点,都平等地一概失焦,自此,贝克特可说的将越来越少(“我无需多说”)。06-21
  • 可以对一切都保持疑问 但别想找到答案04-04
  • 冰冷脆脆鲨
    不喜欢这样的排列组合和重复。刚好昨天读到桑塔格写,“重复使那些与极简化观念有关的素材有序化,它完全可以被称作现代最高纲领主义:重复是无穷无尽的形式,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性。重复绝不会令素材中性,相反,它具有令人眩晕的效果,就如在蔡尔兹的许多近作中那样——叠加、模仿,这种动态的形式与静止的布景异曲同工。”“重复是变化的一种手段。接受是歧视的一种方法。冷漠是激情的一种形式。”贝克特用词语封上虚空的维度,可我只感到无聊。我渴望的只是去除这文本矩阵引起的焦虑,关于这场实验的焦虑。05-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