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方正,广西岑溪人,1939年出生于重庆,1949年随家人迁港,中学毕业后,1958年赴美深造,先后在哈佛大学(Harward University)及拔兰大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分别获得物理学学士及物理学博士学位。1966年返港,任教于当时新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并从事理论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1980年出任大学秘书长;l986年出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2002年8月退休,转任该所名誉高级研究员;2004年聘请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学术工作包括现代化历程之比较研究、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之探讨、民族主义理论、科学哲学、科学发展比较史等,除多篇论文外,还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陈方正论文自选集1984—2000》(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曾与大学同事共同创办《二十一世纪》双月刊,主编“现代化冲击下的世界”丛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负责中国古代文献电子数据库之建立,以及与刘殿爵教授共同主编“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2003)、“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2003),以及该数据库之光盘版。

内容简介

“一部出色当行的西方科学与科学思想的发展史。作者从四五百种古今文献中钩玄提要,建构出一部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真正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但《继承与叛逆》的成就和价值则远不止此。这是因为作者的动机不仅仅在于整理出一部西方科学史,而是以此为阶梯,去探索一个更重大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即是《继承与叛逆》副题:“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但要澄清这一问题,科学史本身是无能为力的,至少是不足够的;研讨的范围必须从科学史推广到西方思想史与文化史的整体。我相信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继承与叛逆》在科学史叙事的后面不但衬托着一层西方哲学史,而且还隐现着一套西方文化史。但《继承与叛逆》的深度尚不尽于此。作者笔下写的是西方科学史,心中关怀的却是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的设计和论辩方式也有意无意地针对着“李约瑟问题”而发。在导言与总结两章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作者对于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其他相关论著不但有深入的理解而且评论得非常中肯。”

——选自余英时为《继承与叛逆》写的序言

作者从感受西方科学的冲击到超越“李约瑟问题”说起,溯源自公元前600年开始的希腊文明,历经公元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阿拉伯文明、5世纪至10世纪间的欧洲黑暗时期的停滞、启蒙时期自东向西回流,直至 16世纪的日新说的发展经过,最后在中古时期科学和宗教从结合到激烈对抗最终分道扬镳的历史;同时考察了引领一时风骚的哲学家和宗教派别的思想精华;早期文艺复兴和大学与经院神学的兴起、专业科学家的出现、炼金术的发现、赫墨斯的复兴、学园的重建、刻卜勒与数学神秘主义、牛顿与波义耳的炼金术等等。

书中引用了一些最新的考古发现作为依据来阐述他自己的观点,对科学史上历来论争未决的问题,提出了他自己崭新独特的观点。全书不仅勾勒出人类科学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叙述了古代和中世纪西方科学史上的重要主题和人物、事件,而且他着重讲述了科学发展的推动力和背景,并对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哲学、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从而,重新认识和探讨了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精神。


陈方正,广西岑溪人,1939年出生于重庆,1949年随家人迁港,中学毕业后,1958年赴美深造,先后在哈佛大学(Harward University)及拔兰大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分别获得物理学学士及物理学博士学位。1966年返港,任教于当时新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并从事理论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1980年出任大学秘书长;l986年出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2002年8月退休,转任该所名誉高级研究员;2004年聘请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学术工作包括现代化历程之比较研究、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之探讨、民族主义理论、科学哲学、科学发展比较史等,除多篇论文外,还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陈方正论文自选集1984—2000》(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曾与大学同事共同创办《二十一世纪》双月刊,主编“现代...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大眼狗
    现代科学为什么出现在西方?因为现代科学与西方思想一脉相承,与中国的传统思维南辕北辙。没有逻辑思辨的思想,没有批判自我的精神,没有对人理性的尊崇,是不可能出现现代科学的。12-07
  • 恪彥
    余英时的序写的很好.03-06
  • Surreal
    写的是西方科学史,心中关怀的却是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本书以数理科学即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可以量化的科学为主,实际上可以说几乎没有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现代科学的出现毫无疑问是通过数理科学即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工作获得突破,而且此后三百年的发展显示,现代科学其他部分也莫不以数学和物理学为终极基础。”在西方一般相关文献中“数学化”(“mathematicization”) 一词常常是和科学分不开的。甚至在社会科学的领域,经济学因为数学化比较成功,才被承认具有较高的“科学的身份”,而非社会学或政治学所能企及。 10-07
  • 连连风雨声
    从天朝上国慢慢步入半殖民地深渊,国人对自身民族的历史文化自信也曾随之崩盘过。多亏西方世界出了个李约瑟,其总结归纳出的中国四大发明就是给国人的一支强心剂,至今仍有巨大影响。不过如今看来,所谓的李约瑟难题真是应了知乎上的一句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04-27
  • 亚龙
    对喜欢本国文化的国人,真的需要这样细节化的书籍来开眼看世界。12-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