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潘玮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全英语硕士项目讲师。2017年大英博物馆罗宾逊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史、海外中国学。编著有《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译著有《哈佛中国史·元明卷》(中信出版社,2016年)、《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合译,中华书局,2010年)、《捍卫历史》(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内容简介

《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是关于锡箔及其生产、流通、消费的历史。 锡箔是将锡片打制成箔,裱褙于纸上而制成,因其色白肖银,人们常将其折叠成元宝形状,用于象征银锭这一特定的货币形态。由于原料与工艺的特殊性,制作锡箔在历史上成为中国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并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反迷信运动中被推到历史前台。《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通过探索物质文化史的路径,以锡箔切入江浙地区礼俗消费,对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变革的历史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研。


潘玮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全英语硕士项目讲师。2017年大英博物馆罗宾逊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史、海外中国学。编著有《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译著有《哈佛中国史·元明卷》(中信出版社,2016年)、《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合译,中华书局,2010年)、《捍卫历史》(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文昭
    第五章不知道让我睡过去了多少次,数字、赋税真的要人老命。文章出彩的地方是以锡箔为切入,融物质文化史、社会生活史、近代政治经济、国际贸易于一体,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在烧纸嵌入儒家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礼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此外,本书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央政策下达到地方的过程要经历多少波折和扭曲。作者以锡箔产业为视角,描绘了时代转型的巨大图景的一角。12-06
  • Arelia
    很扎实的物质文化史专著。09-11
  • 这么奇怪一个人
    中规中矩的物质文化史研究,看过《手工业考古要论》以后再看这本书感觉方法论上收获不大,只是在用近代的史料套物质文化研究方法的几个程序。感觉对生产者,使用者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而对政策、数据很关怀,这可能和使用的史料有关——这样贴地气的研究明明可以很温情的。05-19
  • y
    一个小切入点如何越挖越深广的典范研究,期待作者在material culture和value theory上也能有理论的思考突破。05-06
  • Roquentin
    写得不错,比起文化史更接近一篇扎实的社会史博士论文。11-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