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俞伟超(1933—2003)江苏江阴人,出生于上海,1950 年 9 月至 1954 年 7 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习,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考古专业毕业生。
1954年9月至1957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配合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先后参加了黄河三门峡古栈道的勘查和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唐墓葬群的发掘。
1954年9月至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师从苏秉琦先生读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
1961年2月至1985年4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教研室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他长期从事野外考古工作,先后主持了北京昌平雪山遗址、山东临淄齐古城遗址、湖北黄坡盘龙城遗址、湖北江陵楚都纪南城遗址、陕西岐山和扶风周原遗址、青海大通上孙家汉晋墓葬群、湖北当阳季家湖遗址、青海循化苏志卡约文化墓群、湖北沙市周梁玉桥等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1985年5月以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历任副馆长、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在此期间,他主持修改了自1959年以后长期未变的中国通史陈列,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水下考古和航空考古队伍,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空白。

内容简介

《考古学是什么》汇集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1982年 以来有关考古学理论的论述、对话录共十六篇。编成《考古学是什么》后,俞伟超先生曾对其中若干文章的内容,作过少量修改。这期间是他学术思想变化的重要阶段。读者从中不仅能看到他对考古学内涵理解的逐渐变化情况及其一系列看法,而且从中也能了解到考古学以外的一些东西,特别是一位学者对人生对事业不断探求的心境地。俞伟超先生是我国很有影响的考古学家,他的学术思想,特别是近几年关于新考古学理论的探索,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俞伟超(1933—2003)江苏江阴人,出生于上海,1950 年 9 月至 1954 年 7 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习,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考古专业毕业生。

1954年9月至1957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配合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先后参加了黄河三门峡古栈道的勘查和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唐墓葬群的发掘。

1954年9月至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师从苏秉琦先生读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

1961年2月至1985年4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教研室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他长期从事野外考古工作,先后主持了北京昌平雪山遗址、山东临淄齐古城遗址、湖北黄坡盘龙城遗址、湖北江陵楚都纪南城遗址、陕西岐山和扶风周原遗址、青海大通上孙家汉晋墓葬群、湖北当阳季家湖遗址、青海循化苏志卡约文化墓群、湖北沙市周梁玉桥等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1985年5月以后...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古籍萌主
    李零:这些话都是朴素的至理名言,也许有的人不喜欢,但是,年轻人喜欢,我喜欢。02-19
  • 郁则
    俞伟超先生提了三个考古学的支柱:地层学、类型学以及透过实物资料来恢复历史原貌。非常朴素的提法,有些“没有花花绕绕咱们就是干”的气势。就跟之前闹革命打鬼子一样,没什么高深的理论,行之有效即可。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书有点文题不合,多是文集以及一些工作经验总结,俞先生的理论部分很多都是看当时的译著活学活用的,包括访谈的时候提到的对新考古学的看法还有全息理论等等。看得出来俞先生的接受程度面很广大,比现在的大部分学者好多了。这书最好的文字来自张承志的序言,雄文一篇,情绪渲染力极强,真不愧是红卫兵的头子,三言两语看得人热血沸腾。05-02
  • 未命名
    最后的访谈很精彩,没想到张承志是学考古出身的03-14
  • 廉颇老姨
    五星也无法表达我的敬仰04-13
  • 雲生
    俞先生这本比较激励人,思想性东西多一点10-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