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沈家煊(1946— )著名语言学家,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1999-2009)、国际汉语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和荷兰莱顿大学进修语言学。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国际《话语研究》杂志(Discourse Studies)咨询编委,《东亚语言学报》编委。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研究领域包括英汉比较语法、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的语用和认知研究、口误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等。国内外发表论文、综述、书评等数十篇,主要有《“有界”与“无界”》、《英汉介词对比》、《口误类例》等,专著《不对称与标记论》《名词和动词》,主要译著《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现正从事基础理论课题“认知语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主持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

内容简介

用“主谓结构”来套汉语,好比一个小框框套不了一张大画像,特别是套不了汉语大量的流水句、四字格、排比对偶、比喻典故、互文回文。在汉语里地位类似印欧语主谓结构的基本物,从一般指号学意义上讲,是“所指”和“所以指”的耦合(signifié-signifiant coupling),在语言学意义上是“所谓”和“所以谓”的耦合(that predicated - that predicates coupling)。印欧语主谓结构是“以续为本,续中有对”,汉语不仅是句子,大到语篇,小到短语,都是“以对为本,对而有续”的耦合结构。汉语“大语法”决定了这种“对”是多重性的,不仅是语法和语义的对,也是风格和声韵的对。这种对是宽泛意义上的“比喻”,即“比对着说”,对中国人而言,比对着说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才产生新的意义。如果说“指”(pointing)是语言的起始或准备,那么“所指-所以指”比喻耦合接近语言构造的本源,语法上的主谓结构应视为这个本源衍生的产物。以对话性和互文性为本,汉语的指号学不需要“解构”,因为汉语本来就处在后结构主义所主张的状态。


沈家煊(1946— )著名语言学家,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1999-2009)、国际汉语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和荷兰莱顿大学进修语言学。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国际《话语研究》杂志(Discourse Studies)咨询编委,《东亚语言学报》编委。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研究领域包括英汉比较语法、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的语用和认知研究、口误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等。国内外发表论文、综述、书评等数十篇,主要有《“有界”与“无界”》、《英汉介词对比》、《口误类例》等,专著《不对称与标记论》《名词和动词》,主要译著《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现正从事基础理论课题“认知语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主持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ímpido
    其实主谓结构的出现更具超越意义。06-07
  • 隱生室
    拍案叫绝,莫名想到义宁10-22
  • לאה
    一个问题:口语和书面语是否可以放在一起讨论?11-15
  • 洛温
    洗脑性很强,沈老师过去的知识储备很丰富,试图以激进姿势摧毁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应该说沈家煊还是很有分寸的,经常在一章节的最后引用外国文献,表示英语中也有他所说的类似现象,只是汉语更普遍而已(与文艺,文学理论界形成鲜明对比)。出这本书很有意义,不过建议作者看看古代文学界关于起承转合的研究论文。01-06
  • iamsissie
    220903在返校的高铁上读完 深受启发10-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