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贝丝•廖-威廉姆斯(Beth Lew-Williams),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美国亚裔研究、种族与移民史研究、暴力及美国西部历史研究等。著作《无处落脚》于2019年荣获美国历史家组织(OAH )两项大奖。
.
【译者简介】
张畅,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硕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士。曾从事编辑、文化记者等工作,现为节目策划人。兴趣领域:文学创作及文艺理论,中国近现代个人与集体历史,非虚构写作等。译有《明镜之书》。

内容简介

荣获雷·艾伦·比灵顿奖(Ray Allen Billington Prize)、埃利斯·霍利奖(Ellis W. Hawley Prize)、萨利和肯·欧文斯奖(Sally and Ken Owens Award)、文森特·桑德提斯图书奖(Vincent P. DeSantis Book Prize)、卡洛琳·班克罗夫特历史奖(Caroline Bancroft History Prize)

.

一段被忽视和遗忘的反华排华暴力史

揭示现代美国移民法的起源与原罪

.

1885年,美国西部爆发反华暴力。怀俄明领地,华人矿工惨遭屠杀;全加利福尼亚州的社区与西北太平洋地区,上千名华人移民被骚扰、袭击,惨遭驱逐。贝丝·廖-威廉姆斯阐释了美国的移民政策是如何煽动这一系列的暴力,以及这些暴力如何反过来催生了美国新的排他主义政策。廖-威廉姆斯最终认为,对华人的驱逐和排斥使得现代美国诞生了“外国人”的概念。

.

通过在这个暴力时代重新找回现代美国的“外国人”,廖-威廉姆斯重申了排华史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如《无处落脚》所阐明的那样,反华法律及反华暴力仍影响着今天在美的外国移民。

.

《无处落脚》展现了一个曾不断拓展被奴役者和印第安原住民公民身份的国家是如何以一种细碎、断续的方式,否定其他阶层的群体被纳入国籍的权利……种族暴力和社区的回避读起来令人深感残忍。廖 - 威廉姆斯尤擅援引《排华法案》的通过对在美华人心理造成的影响。

——瑞贝卡·奥尼恩(Rebecca Onion),美国《石板》杂志(Slate)

.

《无处落脚》重述了 19 世纪中后期美国白人劳工针对华人移民的暴力,以及始于限制、终于驱逐华工的一系列法案的制定历程。贝丝·廖 -威廉姆斯以她颇具技巧性的叙事,编织出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的历史故事,在今天依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安德里亚·沃登(Andrea Worden),《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和对概念的大胆运用,廖-威廉姆斯利用“规模”透镜焦距的微妙变化,从地方、地区和国家等不同层面比照了反华运动。这段社会史通过强调反华暴力和地方自治的目标变化(从限制到驱逐),以及两者在推进华人移民管制方面的作用,极大地重塑了既有的排华编年史。

——马德琳·Y. 许(Madeline Y. Hsu),《亚裔美国人史:一段非常简短的介绍》(Asian American Hist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作者

.

《无处落脚》从地方层面无缝过渡到国际层面,提供了关于排华的引人入胜、文笔优美的新叙事,这种叙事铺陈了中国人的声音和经历,为我们理解移民和边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卡尔·雅各比(Karl Jacoby),哥伦比亚大学

.


贝丝•廖-威廉姆斯(Beth Lew-Williams),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美国亚裔研究、种族与移民史研究、暴力及美国西部历史研究等。著作《无处落脚》于2019年荣获美国历史家组织(OAH )两项大奖。

.

【译者简介】

张畅,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硕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士。曾从事编辑、文化记者等工作,现为节目策划人。兴趣领域:文学创作及文艺理论,中国近现代个人与集体历史,非虚构写作等。译有《明镜之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司马文岚
    不同意图瓦西的观点。首先,照图瓦西的理解,英文应该是violence against the alien。 violence of the alien 是什么鬼。其次,全书的主旨就是对华人的暴力和排斥(从1882年exclusion act正式开始)如何形塑华人作为一种异类(alien)在19-20世纪的美国社会。03-26
  • 虎鲸与南京
    让华人显得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两个。首先,他们在海外的职业生涯从非常低的经济起点开始。其次,他们在上升的过程中所走的路径也有其特点。一方面,海外华人通常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定国家里从赤贫状态起步。另一方面,哪怕早期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已经实现富裕,在接下来的一些年里,仍旧有新的赤贫华人到达这个国家。所以本地人持续地用自己的双眼看着这个奇观,就是到达的时候比他们更穷的中国人最后反而超过他们。这样的故事在之后可能会带来很多启发和灵感,但是在当时他们让世界各个国家的很多人感到很难堪。这样的例子还有,尼日利亚的伊博人、斐济的印度人、西非的黎巴嫩人、东欧的犹太人和东南亚的华人所实现的从贫困到富足的崛起。在富足的环境下出生的人实现更大的富裕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嫉妒感,但是不会像暴发户的成就那样伤害其他人的自尊心03-21
  • 人间theLivings
    “多地皆以暴力驱赶中国人,住处焚毁,财物尽夺,某情形之下杀人殒命,当局未采取任何严苛手段予以制止,亦未承担保护之责。”暴力似乎远非一系列孤立的事件了,如果联邦政府再不介入,郑藻如相信,中国人会从这个国家彻底消失。12-12
  • 赫恩曼尼
    三年后,我翻译的这本书终于出版了,出版过程真可谓命途多舛,一度沮丧到放弃——作者讲述了一个基本事实:美国的政治权力结构是如何影响移民政策,并波及多个社群的生存境遇的。这种影响是多方角力的结果,暗藏在国内政治派别、社会阶层、种族包容度、机构制衡、国际外交的缝隙之中。而掘开这方缝隙,窥见内里的机制,本来就需要勇气。希望我浅拙的译笔能配得上这份勇气。06-14
  • ...
    本书的核心更像是解释“外国人”概念在美国历史上的形成与变形,而之所以讲排华,是因为作者恰好是华裔,或者有这方面的资料。书中的华裔群体比我想象中的更面目模糊,个体和群体在这场历史中只是被驱逐的对象,甚至没有驱逐者来得清晰,仅结尾偶然提及的一个“疯”女士,本书意欲讲述人类历史,人性的部分却只在此处露出一角。11-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