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1950年出生,現任華東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歐亞研究中心主任、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資深研究員。研究領域:冷戰國際史、蘇聯史、中蘇關係史、中朝關係史。代表作:《新經濟政策與蘇聯農業社會化道路》、《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蘇聯專家在中國》、《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無奈的選擇——冷戰與中蘇同盟的命運》、《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1956—1957年的中國》、《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專題史研究(1917—1991)》、《最後的“天朝”——毛澤東、金日成與中朝關係(1945—1976)》、《冷戰啓示錄:美蘇冷戰歷史系列專題報告》等,並主編多卷本檔案集《蘇聯歷史檔案選編》(34卷)、《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3卷)、《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8卷)、《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係》(12卷)、《冷戰與社會制度轉型——東歐各國冷戰時期檔案文獻編目》(9卷)等。

内容简介

作者沈志華從經濟的角度來探討冷戰的發生,從貸款、賠款、布雷頓森林體系、馬歇爾計劃、伊朗石油危機等多維度分析美蘇以及東西方在二戰後如何一步步從合作走到脫鈎再到對立。

此前的冷戰研究中,多側重於政治軍事意識形態等方面,鮮有涉及經濟,且也是點到即止,缺乏深入研究。本書則是首次專門從經濟角度出發,為冷戰的發生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1950年出生,現任華東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歐亞研究中心主任、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資深研究員。研究領域:冷戰國際史、蘇聯史、中蘇關係史、中朝關係史。代表作:《新經濟政策與蘇聯農業社會化道路》、《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蘇聯專家在中國》、《思考與選擇: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無奈的選擇——冷戰與中蘇同盟的命運》、《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1956—1957年的中國》、《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專題史研究(1917—1991)》、《最後的“天朝”——毛澤東、金日成與中朝關係(1945—1976)》、《冷戰啓示錄:美蘇冷戰歷史系列專題報告》等,並主編多卷本檔案集《蘇聯歷史檔案選編》(34卷)、《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印痕
    不知道是沈掌握档案偏重一侧还是什么原因,基本将冷战的爆发归咎给了苏联08-12
  • catteforry
    一个很关键的点在于,无论是华盛顿还是莫斯科,都对计划经济的实质缺乏足够的认识。某种程度上,本书内容也是如此。(本书内容属于经济因素,但跟经济学并没有关系。)第五章关于Iran的内容非常精彩,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右翼对于苏联的判断是准确的,莫斯科能听懂的语言完全是基于“有几个师”这个前提,当然考虑到成书背景和作者身份,是不可能直白地写出来的。当年剑侯把罗斯福大统领比作演义里的傻小子罗士信,是有一定道理的。07-28
  • 胖南瓜超人
    苏联求美国的援助和德国的赔款而不得,在谈判过程中不停释放强硬信号。美国不能接受苏联在欧洲势力的扩大,所以主动出击,步步紧逼,最终马歇尔计划出台,与苏联一起让欧洲走向分裂。就像作者说的,无数个偶然最终导致了冷战的必然,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能否和平相处,关键还是看是有没有沟通的渠道,会不会彼此会错意,理解错了底线。不知道美国对于新的对手/敌手/朋友,会不会再次会错意呢?07-28
  • 雾原凯勒猫
    本书从经济角度具体地考察冷战发生的原因及进程。可以归结为,美苏双方的经济制度的不同,导致战后双方走向不同的经济发展之路。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路径,美国顺势而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苏联却因计划经济体制的羁绊,沉浸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幻想中,而没有及时认清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拒绝加入战后经济一体化,从而错过了改革本身政治经济体制的机会。双方最终因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而走向对抗。07-31
  • 思想的苇草
    沈老师从经济角度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冷战的起源,美苏两国在互相误判中渐行渐远,从租界时期苏联融入世界体系,美国因战争需求引导苏联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在战后苏联对世界状态的误判各种,在适当的时期不进行妥协一步步走向了对抗与脱离,美国在苏联的行为的误判各种打压,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贷款政治化,导致苏联继续暴走;最终两国在二战中建立的信任走向了脱钩再到对立,将世界拉入冷战中;沈老师此时出版本书或许有着一种现实关怀吧。08-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