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出生于哲学史本身的研究都意义重大。

内容简介

本书被收入海德格尔全集第68卷,由两篇论文组成:《否定性》和《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之“导论”的讲解》。黒格尔哲学而言仍然是更高层次的某个立场,将来最终是不可能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向河梁回头万里
    第一部分近似海的个人随笔式记录,(读者相应沉淀进程的缺失)令阅读更显艰难。第二部分与《黑格尔的经验概念》一文并置阅读则愈显精微,然费心神极甚。08-07
  • 独自退场
    海老师是有多喜欢黑老师《精神现象学》的导言,直接写了三篇(有一篇在《林中路》,也是讲黑格尔的经验概念,逐段分析。。邓老师请求一战),意在用导言解释《精神现象学》的叙述模式,找到它的言说方式,一种与回转相契的语法形式——辩证的-思辨的。至于经验,作为无条件先验“认识”的名称(P99),“意识到经验作为进程、作为检验、作为经受(解决和完成)、作为痛苦、作为劳作”(P89)。倒不如前面以思路草稿的一篇给人启示多,因为这里明晰的是,海德格尔试图与黑格尔争辩——用他的后期观念(名词动词化)去对黑格尔的《逻辑学》(变,进程)——而你根据这些思路,可以直接加入这种争辩,以试图找到自己真正的开端:黑格尔既不是从存在开始,也不是从无开始(虚无和存在是一回事),而是从绝对开始。05-19
  • Warison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规定是否定性,在这里他碰到了虚无。虚无是一种敞开状态,而黑格尔用否定性从虚无跳入了存在。海德格尔称作存在的东西,按照西方哲学的开端,对于黑格尔来说意味着现实性。黑格尔称为“存在”(或本质)的东西,海德格尔叫作“对象性 ”。这时,存在者的存在(本质)作为范畴,最终具有了客观性 :“对象性” 的规定。直到德国观念论的完成,哲学仍然还是由其基本立场的不成问题性(确定性),以及对存在者之整体的普遍意图和说明来支撑和守护着(基督教信仰)。从此以后,尽管一切都还不顾多方变革而仍维持老的一套,但某种变化已经酝酿了——不被守护或不被支撑。思想的另外一种历史性开始了;最初的、过渡性的思想者是尼采,其间有博学风气,历史主义。根本没有绝对精神那种立足点,而只有此在的立足点。07-10
  • 14
    海哥,will I ever know ur heart05-23
  • 直到你降临
    这翻译让我有点难顶。。。。08-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