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瑾(Jin Li) 四川邛崃人。美国匹兹堡大学教育学硕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与社会政策学系硕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人类发展暨心学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学习模式对儿童学习信念发展及其成长之影响。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华裔、欧裔儿童的教养文化研究。主持多项跨国、跨族裔及移民儿童与家庭之研究项目。
主要著作有《学校里的实用智能》(合著,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学习的文化基础:东方与西方》(剑桥大学出版社),另有学术论文60余篇,散見于《美國心理學家》 (American Psychologist)、《教育心理學》(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兒童發展》 (Child Development)、《發展心理學》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民族精神》(Ethos),以及 《認知與情緒》 (Cognition and Emotion) 等学术期刊。
于2009年应邀赴德国雅阁布斯大学 (Jacobs University),发表以《新世纪的跨文化学习》为题之毕业典礼讲演,于2011年应邀在享有国际声誉之北京论坛上发表以《再发现长存的价值:21世纪学习的文化宝库》为题之专题发言,于2013应邀赴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举办以《长存之价值:21世纪的西方与东亚文化学习模式》为题之校际讲座, 于2014应邀赴韩国,出席由哈佛燕京举办的有关儒家人文学习视角在东亚教育领域之前景与挑战的研讨会,并以《有本之水難涸也: 百折不衰的儒家學習模式》为题发言。

内容简介

※华人教育学家、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李瑾的最新力作。

※探究儒家与欧美两种文化传统对人类学习的影响。

※揭秘东西方两种教养文化与孩子学习表现之关联。

※对教育和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学者、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校长、教师,及任何关心当今学校与家庭教育议题之公众有重要启迪。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建人加德纳称《文化溯源》为探讨东西方学习文化的开山之作。

西方和东方的学习观念对两地培育孩子的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溯源》作者对学界多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两者之间所存在的重要差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学习模式和东亚学习模式这两个新的概念:前者为心智导向学习模式 (Western mind model),旨在开发心智以理解世界;后者为美德导向模式(East Asian virtue model),追求个人在道德方面的完善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书中追溯上述两种学习模式的文化渊源,对其在学习过程、学习情绪(learning affect)、同学关系(regard of learning peers)、表达所知的方式,以及父母为教导孩子所付出的心力(guiding efforts)等方面的表现作了心理学方面的探索和分析。作者认为,尽管东西方文化交流在不断深化与发展,两种学习模式的差异非但不会彼此削弱,反而会更加彰显各自的长存价值。


李瑾(Jin Li) 四川邛崃人。美国匹兹堡大学教育学硕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与社会政策学系硕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人类发展暨心学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学习模式对儿童学习信念发展及其成长之影响。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华裔、欧裔儿童的教养文化研究。主持多项跨国、跨族裔及移民儿童与家庭之研究项目。

主要著作有《学校里的实用智能》(合著,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学习的文化基础:东方与西方》(剑桥大学出版社),另有学术论文60余篇,散見于《美國心理學家》 (American Psychologist)、《教育心理學》(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兒童發展》 (Child Development)、《發展心理學》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民族精神》(Ethos)...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树下岸边
    不知所云,明明是华人写的,却有种读翻译书的感觉。结构也不太清楚。希望再版多推敲08-28
  • 口天剪布
    看完很久了一直没来标记。从文化角度看东西方的教育和学习差异。不是新视角却能够带来新的启示,很多观点值得推敲。另外,光是把学术作品写得不枯燥就值三分以上。04-10
  • 田唐
    不同的文化自然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骨子里流传下来的一些东西即使经过千年也不会忘记。本书对东方和西方教育学习的方法方式讲解得很透。没有优劣之分,因材施教,东西融合贯通或许能圆满。12-31
  • 情绪稳定的人
    没有想象中好看,第一章和讲书呆子那章最好看01-05
  • Julia
    对东西方学习理念的比较分析,涉及家庭教育、课堂教学、同伴关系、学校文化等实地观察和访谈获得的丰富素材,更有很大篇幅结合了中西方文化传统来分析,有比较教育“历史因素分析法”的影子。作为一篇博士论文,使用的方法也很多,对访谈和观察所获得的数据有质性和定量的分析。西方心智取向、好奇引导、探索世界、注重表达,东方道德取向、勤奋努力、完善自我、沉默思考,是在知识观、学习观层面的对比,已超过了教学观这一实践层次。因此,在联想现实时,能看到东西方在教学内容、测评取向、学制设立、教学目标甚至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相互借鉴和趋向一致,但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更深层次的知识观喝学习观的差别却依然存在,很难改变。关键是把握好理论、文化与实践的关系,不要在借鉴时丢了传统,成为四不像。读着总感觉和陈向明老师的研究异曲同工。03-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