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晓宇,牛津政治学博士。刘子超,作家,译者,旅行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现自由写作。著有《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译有《惊异之城》《流动的盛宴》。柏琳,原《新京报》资深记者,现为独立记者,写作者。曾对阿摩司·奥兹、帕慕克、彼得·汉德克、阿列克谢耶维奇等120多位中外文化知名人士采写深度访谈。著有《双重时间:世界文学访谈录》(即将出版)。主要关注后南斯拉夫时代的巴尔干半岛现状、新民族主义和新民族战争等问题。曾嘉慧,199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伦敦政经学院人类学系。主要拍摄和写作关于东南亚(主要是印度尼西亚)历史层累中的杂音,同时还从事编辑和出版策划的工作。冯孟婕,1994年生,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毕业,森林所硕士班研究生。目前旅行于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等地从事赏鸟旅行与自然书写创作。郭爽,出生于贵州,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南方都市报》等。小说、非虚构作品发表于《收获》《当代》《作家》《上海文学》等刊物,出版有小说集《正午时踏进光焰》、非虚构作品《我愿意学习发抖》。克里斯特尔·索尼尔(Kristel Thornell),1975年生于澳大利亚悉尼,曾居意大利、墨西哥、加拿大和芬兰,目前常住美国。2009年,索尼尔凭借小说《夜幕街景》(Night Street)荣获澳大利亚沃格尔文学奖。此后,她又获得多项文学奖项,作品亦进入格伦达·亚当斯奖和克里斯蒂娜·斯特德小说奖最终候选名单。2011年索尼尔进入《悉尼先锋晨报》评选的“澳大利亚最佳青年小说家”之列。闫晗,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20世纪英美诗歌)。杨键,1967 年生于安徽马鞍山。曾先后获得刘丽安诗歌奖、骆一禾诗歌奖、袁可嘉诗歌奖、华语传媒诗人奖。出版过诗集多部,多次举办过水墨个展。巫昂,诗歌、小说、随笔都写,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曾供职《三联生活周刊》,出版有《我不想大张旗鼓地进入你的生命之中》《瓶中人》等书。2015年创立了宿写作中心,现居北京。唐棣,河北唐山人。2003年开始写作,2008年起参与电影制作。第十届FIRST影展复审评委,现为香港《字花》首位内地专栏作家。至今已出版短篇小说集4部,随笔集2部,主要作品有《遗闻集》《西瓜长在天边上》《电影给了我什么》等。主要电影作品包括电影长片《满洲里来的人》,影像作品曾获新星星艺术节2014年度实验奖。即将出版札记集《我,一个电影漫游症患者》。

内容简介

《单读24·走出孤岛:水手计划特辑》是《单读》在话题、内容与设计上的又一次自我革新。

集中展示单向街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文学活动“水手计划”的作品成果。刘子超、柏琳、曾嘉慧、冯孟婕、郭爽,五位水手前往帕米尔高原、萨拉热窝、日本长崎、摩鹿加群岛和东南亚等地,发回他们的记录与思考;

首发晓宇的“疫区日记”系列文章,紧密关注疫情时期人的物理与精神处境;

与澳大利亚大使馆合作创立的“澳大利亚文学专栏”继续更新,走向更广阔的海外文学世界;

诗人杨键对母亲的哀思,在这个生命消逝的时刻格外触动人心;

作者巫昂充满智识的十封信里,洋溢着令人愉悦的洞见;

青年导演唐棣对于影像与文字两重世界的体验,造就了他独特的审美视野……

在这个人人坠入孤岛的时刻,我们选择走向他人,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联结

——2020年,在宽阔的世界,让我们做一群不狭隘的人。

晓宇,牛津政治学博士。

刘子超,作家,译者,旅行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现自由写作。著有《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译有《惊异之城》《流动的盛宴》。

柏琳,原《新京报》资深记者,现为独立记者,写作者。曾对阿摩司·奥兹、帕慕克、彼得·汉德克、阿列克谢耶维奇等120多位中外文化知名人士采写深度访谈。著有《双重时间:世界文学访谈录》(即将出版)。主要关注后南斯拉夫时代的巴尔干半岛现状、新民族主义和新民族战争等问题。

曾嘉慧,199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伦敦政经学院人类学系。主要拍摄和写作关于东南亚(主要是印度尼西亚)历史层累中的杂音,同时还从事编辑和出版策划的工作。

冯孟婕,1994年生,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毕业,森林所硕士班研究生。目前旅行于马来西亚与印...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贰D
    作为一本“旅行写作”的特辑,封面没有被设计成异域风光是高级的做法。简单的黄绿让人想到非洲,拉美,或者岛屿和海洋。封住的嘴巴固定了这本书全部的当下感。当然无论何时,“走出”都不限于满足自己的见闻,而是创造一种联结。印象最深的是帕米尔高原和萨拉热窝,2020年,我们居然还是需要“开眼看世界”,然而非如此不可。学习了。05-22
  • OH-
    一篇《萨拉热窝无消息》看得我心绪难平为自己所不能经历的感到遗憾 也有些庆幸自己不用背负那种仅仅因为观看而带来的沉重感 可能全世界所有人都会去刻意回避时间和历史这两个词 又分分秒秒都用细微而独特的方式演绎它们 真希望这样的《单读》一直做下去 永远永远 在宽阔的世界,做个不狭隘的人05-20
  • newoail
    只喜欢刘子超写的那一篇《帕米尔公路和瓦罕山谷》,还有《萨拉热窝无消息》。其他的都像是流水账,毫无故事性,就像游客走马观花一样的猎奇和平庸。很好奇现在青年作家的“较高”水平就是这样的吗?06-27
  • 小伙锅
    封面和健能酸奶一样 是十分强健的黄色 还有激情澎湃的柏琳 连读两遍 05-31
  • 恶鸟
    好看,吴琦前言开始,一直到刘子超,一口气顺下来。然后末尾,又是哥么唐棣的话,太应景:刺客的身份决定他大部分时间是不出手的。伺机而动,埋伏的时间远长于行刺的瞬间……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而是明知道可以,却选择不做。这是人性里最有意思的地方。05-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