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分为两册。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的地位。经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清代则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清代的经学著作,数量极多,体裁各异,研究的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了前人多方面研究的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遍地需要参考的书,因此我们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陆续整理出版。所选的并非全是疏体,这是因为有的书未曾有人作疏,或虽然有人作疏,但不够完善,因此选用其它注本来代替或补充。礼书通故既非疏体又非注体,但它与体记训篡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选。大戴礼记不在十三经之内。但它与礼记(小戴体记)是同类型的书,因此也收进去。对收入的书,均按统一的体例加以点校。

清代的经学著作还有不少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有待于今后条件许可时,按新的学科分类,选择整理出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北溟鱼
    读书的时候,刘宝楠的是课本 杨伯峻的算参考书之一。这个书有两百个评价,杨伯峻的有两千个,哪怕放大十倍也不到五百万的十分之一。就像豆上诸贤,以为人人都应该有与之等同的兴趣能力时间去看某某书的某某注某某版,殊不知,自己其实是极少数的少数。至于那些大多数嘛,当然是蠢笨傻坏咯。07-17
  • 青铜脸的大天使
    朱子《集注》为主,《论语正义》为辅对看,因为《尚书》《礼记》读的是清人注疏,所以对清人注解法比较熟悉了,遇到遗忘的名物制度和《集注》未注明而自己又拿不准的字解,即对照《正义》来看,结果是看得出奇的慢和费力,因为看一则就难免整个的看下去,而《正义》又极尽博采众义之能事,一句“千乘之国”解了三四页,分析春秋时诸侯国的面积、军备,乃至三代时如何,夏商时如何,及至罗列诸人说法,真是驳杂得令人生畏了。但是从这文字迷宫里走出来,的确获益匪浅。学术是他们追求“不朽”的路径,同时他们真诚地试图靠近、感受孔圣或先秦时代的精神理念,以寄托他们对汉民族文化的怀缅的深情。这种面对“现实”的精神品质或许将是他们最值得称道和学习的地方。09-24
  • 筱堂
    此书自二〇一五年十月始读,断断续续,至今日卒业,人之怠惰,有如此者。前所用皆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末后数卷因家居未携归,用此本耳(上海书店)。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我今三十将过五矣,其于学问之道亦有以自立乎?思之愧恧,勉之勉之。十七年四月九日筱堂记于宁乡梅家田寓次,是日天阴微雨也。04-09
  • 大清国的猫托邦
    太过繁琐,考据有余,义理不足,但无疑是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 @2020-06-28 21:27:5706-28
  • 旻旻
    非常详细的疏,几乎可以说是集论语注疏之大成了。引用可以从皇侃邢昺朱子到白虎通说文等,证明可以从荀子等各种其他经典来证。有些观点新颖不落前人窠臼。虽说繁体竖排而且厚,但看完会有非常大收获。。03-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