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乔弗里•巴钦是当代享誉世界的摄影理论家、著名摄影史学家。目前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专门从事摄影史教学工作。他的著作包括:《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1999年,中文版即本书)、《勿忘我:摄影与缅怀》(2004年)、《威廉• 亨利• 福克斯• 塔尔博特》 (2008年)、《〈鞋子〉的意义何在:凡•高与艺术史》(2009年)、《停滞的时间:生命、摄影与死亡》(2010年)以及《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中文版于2015年出版)。巴钦还主编了《零度摄影:反思罗兰•巴特的〈明室〉》(2009年),并合编《拍摄暴行:危机关头的摄影》(2012年)。2016 年4月,他策划的展览《流光溢彩:无相机摄影艺术》在新西兰戈维特—布儒斯特艺廊举办。同名书籍将由普利斯特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

内容简介

《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是巴钦教授摄影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收集了大量与摄影早期实践及其环境有关的材料,通过典型的福柯式的分析,提出了“摄影术的出现并非由技术主导,而是来源于对再现瞬间的渴望”这一核心观点。作者的旁征博引与阐幽发微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对摄影史论的研究深具启发意义。

全书由摄影理论翻译家毛卫东翻译,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对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另作了详细批注。《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也因此在保持学术权威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亦可作为摄影史研究的参考资料。


乔弗里•巴钦是当代享誉世界的摄影理论家、著名摄影史学家。目前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专门从事摄影史教学工作。他的著作包括:《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1999年,中文版即《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勿忘我:摄影与缅怀》(2004年)、《威廉• 亨利• 福克斯• 塔尔博特》 (2008年)、《〈鞋子〉的意义何在:凡•高与艺术史》(2009年)、《停滞的时间:生命、摄影与死亡》(2010年)以及《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中文版于2015年出版)。巴钦还主编了《零度摄影:反思罗兰•巴特的〈明室〉》(2009年),并合编《拍摄暴行:危机关头的摄影》(2012年)。2016 年4月,他策划的展览《流光溢彩:无相机摄影艺术》在新西兰戈维特—布儒斯特艺廊举办。同名书籍将由普利斯特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yuzou
    论述部分真的半句话不离福柯…一段话不离德里达,看得我头疼。谱系学方法研究挖出的很多摄影概念诞生路上的故事倒挺有意思,与之前看霍克尼的《图画史》部分照应,但论就书本身的有趣程度远远不及。04-29
  • 白给之星
    很有启发的摄影史前史,前半部分旁征博引讲摄影概念的诞生太有意思了hhh11-05
  • 柏拉不图
    又是以福柯和德里达的方法来解释早期摄影史。最近总是遇到“用福柯的方法”,看样子有必要拿出一年时间把福柯的书给系统看看。至于德里达,还是算了吧。。。。09-13
  • 糖波斯菊
    Batchen更像是一个絮絮叨叨的现代主义批评家,恐怖的是里面提到了德里达的《盲者记忆》,想起大学期间自己两次几近失明的体验,又特别想读一读原文,但真正恐怖的是,最近读书和思考下来后,在读这本的时候,我好像可以看到那扇门了。05-26
  • 东方未明
    这是毛卫东先生去世前的译作,他为摄影理论在中国的翻译和推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其中一本。这是一本关于摄影本体的历史书,其研究对象并不是作为艺术或者技术的摄影史,而是摄影作为一种独立媒介的发展史。在这个历史中,摄影不仅是一种技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关系”。当下一直在讨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应用于摄影后,摄影会不会消亡,但我想,只要人类存在,这种“关系”就会一直存在,因为摄影的瓦解必然会以另一种观看方式、另一种存在方式为前提。03-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