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程韡,1982年生,吉林省公主岭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副主任,美食爱好者。2016年自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归国后,在清华大学开设“舌尖上的社会学”课程。该课程曾入选“学在清华本科教育主题展”,获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并获得清华大学精品课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在这个地球被称为“村”的时代,我们当然可以有多重方式了解世界。打开电视、浏览网页,甚至翻看书籍听起来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无论是哪一种载体,总会不免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来板着脸吓唬人:什么心灵和自我、文化秩序、世界体系、资本逻辑、民族国家、(逆)全球化、健康主义、风险社会、记忆/想象、社会独存……为了搞清楚这些,我们甚至还不得不深入术语背后的“概念之网”来探个究竟,想想就头大,是不是?那来一场冒险怎么样?比方说,把这些复杂的东西都揉进吃吃喝喝的故事里。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或者用中国人更熟悉的表述“天下”,将会是怎样的?《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就旨在进行这样的探索。希望在这个依然崇尚理性的时代,我们可以放肆地卸下包袱,转而以个体为中心,让味觉来引导自己边“尝”边“看”——这正是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拉图尔(Bruno Latour)所强调的联结社会学的精髓所在。只不过他拗口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ANT)以小蚂蚁(ant)做隐喻,中国读者总是会看得云里雾里。我们在这里才不说蚂蚁,偏要说河豚。一来河豚的确是通过洄游的方式认知整个世界的,在这一点上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来河豚作为一种美味食材,得到了文人骚客的青睐,就连“吃货”东坡先生都留下了“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的佳句。尽管被称作“冒险”,这本小书并未试图一开始就锚定或是排除有社会学、人类学基础的专业读者。正文的部分有故事,每一个小故事也都不长;希望的就是您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一窥究竟,再慢慢思考。故事以外,丰富的注释也为您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文献线索;虽不能大快朵颐,却可以唇齿留香。因此读这《正是河豚欲上时》,根本不需要您拿出“舍命吃河豚”的勇气,不过还请您细嚼慢咽、耐心品尝。无论如何与我而言,这都是一次写作的“冒险”。但只有“冒险”,才能帮助我们开启人生更多的可能。不是吗?


王程韡,1982年生,吉林省公主岭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副主任,美食爱好者。2016年自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归国后,在清华大学开设“舌尖上的社会学”课程。该课程曾入选“学在清华本科教育主题展”,获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并获得清华大学精品课荣誉称号。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瘦鱼
    写了很多吃的却不像美食散文,引了很多理论却不像学术作品,有点尴尬。作者试图把自我经验对象化,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眼光去审视,出发点是好的,但可能美食爱好者和学术研究者都不过瘾。04-26
  • fredyan
    在人文社主编的鹿鸣文丛第一本,隆重上市,请多多支持01-02
  • 把噗
    成了一锅杂碎。用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各成长阶段的饮食经历,想浅白平近地谈论饮食文化,结果没能浅入深出,流于表面。05-15
  • 草田羽人
    平日里读多了仿佛机器合成或者满是“隐微写作”的文章,对学术已经有点厌恶了,读到这样的书才有种“解除学术写作的封印,跳出个鲜活的灵魂”的感觉。虽然由于地域差异很多记忆中的美食略有区别,但是,一边跟着作者的回忆和“冒险”,一边也想起自己本科时候的“苏皖边境油焖茄子考察团”“扶墙进扶墙出”的烤肉自助比赛,想起研究生时候的“追寻螺蛳粉之旅”,以及“为了一杯幽兰拿铁留在长沙”的人生历程。01-28
  • Janus
    基本事实都搞错,没去的田野不要瞎逼逼啊07-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