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梧桐,1935年生,汉族,福建安溪人。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曾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现已退休。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朱元璋研究会顾问。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留学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讲授《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明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历史与文化》等多门课程。专著《洪武皇帝大传》,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主编《中国历代名将》获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主编《中华英杰•卫国之英》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其他著作有《履痕集》《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中国历代名将》(与苏双碧共同主编)《自从出了朱皇帝》《古代民族关系论稿》《明史十讲》(与彭勇先生合著)《黄河传》《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散叶集》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最新力作《崇祯往事:明帝国的最后图景》《朱元璋传》。

内容简介

后记

2011年秋冬之际,故宫出版社的杨付红女士邀我参加一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明代诸帝传记的写作。本人多年从事明太祖朱元璋的研究,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就提出撰写一部简明扼要的《朱元璋传》。不意她说此传已有人捷足先登,让我另写其他皇帝的传记。我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明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教学,虽然对明代诸帝的生平活动多少有所了解,但除明太祖之外,于其他帝王却缺少深入的研究,便婉言谢绝。她却不松口,要我无论如何得为她们出版社撰写一部明朝皇帝的传记,至于写哪个皇帝,由我自己定。盛情难却,我考虑再三,觉得自己过去对明末农民战争作过一些研究,此前还写过一部《晚明悲歌》,对明末的史料比较熟悉,就答应撰写一部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的传记。后来,待写完手中的其他书稿。又花了1年多的时间。写出《崇祯往事》初稿。再经多次删改、增补,终于完成了这项写作任务。

这部《崇祯往事一一明帝国的最后图景》,以明思宗在位17年的政治活动为轴线,展现崇祯一朝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此伏彼起、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以及明帝国大厦的崩解过程,揭示这位自称为“非亡国之君”的君主对明朝灭亡应负的责任。明思宗的确怀抱中兴之梦,在即位之初有清除阉党集团之功.而且一生励精图治、勤于理政、生活俭朴、不近声色,从而赢得不少人的赞赏。但是,勤于政务、崇尚俭朴不过是阶级社会最高掌权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仅仅具备这些素质并不足以治理好国家,更不要说挽救危局。他在即位之初,虽然清除了魏忠贤阉党集团。但却有其始而无其终,不久又重新起用身边亲信的太监,培植忠于自己的宦官势力,导致政局的混乱。在封建社会,任何王朝的最高君主,要治理好国家,特别是挽救濒临危亡的局势,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而且必须具备深远的目光、开阔的视野、高度的智慧、坚强的意志、雄伟的气魄和高超的治国能力,从而制订出长远的治国方略。采取妥当的政策措施。明思宗虽然锐意求治,却缺乏治国理政的才干。未能认识明末社会危机的根源所在,未能针对当时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尖锐的阶级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正确对策,而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功利主义行动。加上刚愎自用而又多疑善变、急功近利而又优柔寡断、虚荣心强而又缺乏担当、专横残暴而又刻薄寡恩的性格弱点.导致许多军国大事的决策失误、措置失当。所有这一切,终于导致明帝国大厦的倾覆,明思宗也就以有别于古来以酒、以色、以残暴、以奢侈、以穷兵黩武而亡的另一类亡国之君的形象定格于史册之中。

明思宗自缢煤山,李白成进入北京,宣告了明王朝的灭亡。作为一部明思宗传记,写到这里本来即可结束。但考虑到读者可能还想了解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农民军的最后结局以及清王朝进京后南明可歌可泣的抗清活动,因此《崇祯往事》在明思宗自缢之后还加了个尾声.扼要记述清军人关和南明的抗清斗争。

全书正文后面附录的学术论文《明思宗为何成为亡国之君》,草就于《崇祯往事》写成之后。文中运用确凿的史料,阐述作为明朝的末代君主明思宗如何因其种种决策失误,将明帝国的航船引向覆亡的深渊.驳斥了史学界某种认为明思宗是“非亡国之君”、明朝的覆亡是“一个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的观点,希望读者通过此文,能加深对明思宗其人其事的了解,并从其败亡的历史反思中获得有益的启迪。这正是作者撰写此文此著的目的所在。

《崇祯往事》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实录、政书、正史、方志、档案、文集和野史、笔记,并参考许多当代学者的有关论著,力求史事论述的准确可靠、真实可信,但是,作为大众读物,文笔则力求形象生动、简洁流畅,尽可能把云谲波诡、风雷激荡的历史场景和性格各异的历史人物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融科学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引起读者的兴趣,飞人寻常百姓家。

《崇祯往事》在出版过程中,故宫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冯印淙女士和副主任兼责编王志伟先生和邓曼兰女士做了大量工作,书中的图片即是由他们查找挑选的,在此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梧桐,1935年生,汉族,福建安溪人。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曾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现已退休。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朱元璋研究会顾问。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留学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讲授《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明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历史与文化》等多门课程。专著《洪武皇帝大传》,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主编《中国历代名将》获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主编《中华英杰•卫国之英》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其他著作有《履痕集》《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传》《洪武大帝朱元璋传》《中国历代名将》(与苏双碧共同主编)《自从出了朱皇帝》《古代民族关系论稿》《明史十讲》(与彭勇先生合著)《黄河传》《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散叶集》等,发表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波涛中的小船
    中宣部官方推荐,不得不读了哈哈哈12-03
  • steven
    受不了这语言风格,很快就弃了,都是“副标题”惹的祸11-12
  • 有方騅馬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看到作者写出这句话,我有点。。。不过整本看完以后还是觉得获益匪浅,尤其是农民起义和南明王朝那几节确实能够吸引人看下去。主要是作者的历史积累肯定是很厉害,但时不时来几句主旋律的语言来分析评判就有点让人受不了了。。难道是为了证明自己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和唯物史观?12-11
  • Anarchy
    其实是非常一般的一本书,字里行间里充斥着阶级史观、农民史观和矛盾史观的臭气。像是崇祯奋发图强却加速亡国的原因,轻飘飘一句“没有认识到主要矛盾”就给带过去了。全书看起来洋洋洒洒,读完之后再回顾,颇有一些流水账的感觉。16年出版的书,至今评分廖廖,甚至十月之前的评论就那么两三条,可见一斑。原书我给两星半,副标题加两星,总计四星半吧。10-23
  • quanxiangyou
    他的治国理政缺乏长远的战略筹划,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左右摇摆、举棋不定。他刚愎自用而又多疑善变、急功近利而又优柔寡断、虚荣心强而又缺乏担当精神、专横残暴而又刻薄寡恩的性格特点,往往导致其对军国大事的决策失误、措置失当。他目光短浅、没有认识到阶级矛盾是当时主要的社会矛盾,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缓解,而是“刻于理财”,竭泽而渔,导致其进一步激化,使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他不辨忠奸,只凭个人的好恶取舍人才,滥杀良将,重用奸佞与宦官,致使局势越搞越糟。他不辨是非,亲自介人门户之争,致使党争持续不断,分散削弱了统治阶级自身的力量。他极为虚荣,只顾自己的颜面和尊严,缺乏担当精神,患得患失,屡屡错失延缓败亡的时机。所有这些重大的决策失误、措置失当,最终酿成了历史的悲剧,导致明王朝的灭亡。12-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