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唐启华,1955年出生于台湾基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史系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台中中兴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台中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主要著作有《北京政府与国际联盟(1919 ~ 1928)》《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洪宪帝制外交》等。

内容简介

陆征祥(1871-1949)是清末民初中国国势最弱、国际地位最低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身居世界、东亚、中国都在转变的乱世,承担中国外交的重担,曾任国务总理、国务卿,8次出任外交总长,亲历李鸿章访俄、第一次海牙保和会、《中俄协约》、"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深知其中复杂辛酸内幕,也饱受弱国外交之苦,他的一生反映出许多重要的时代面相。谈到“二十一条”交涉,陆征祥感叹:“总归一句话,弱国无外交。”于山东问题交涉时,他试图“联美制日”,但因日美互相妥协而未能为中国争取到应有权益,交涉失败。最终决定拒签对德和约,也因而成为当时民众心中的“拒签英雄”。他坚信“强权之不可久持,公理必得最后之战胜”。但受限于史料不足,学界对他的研究偏少。《陆征祥评传》以陆征祥为中心,使用外交档案和藏于比利时修道院的《陆征祥文书》、报纸、个人文书等史料,结合政治、社会舆论、个人三个视角,考察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

唐启华,1955年出生于台湾基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史系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台中中兴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台中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主要著作有《北京政府与国际联盟(1919 ~ 1928)》《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洪宪帝制外交》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外交史中,陆征祥是一位极其传奇的人物。他21岁进入外交界,从学习生、翻译官、参赞,到公使、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国务卿,历经了李鸿章访俄、海牙保和会、日俄战争、洪宪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多个关键性事件。1917年退出外交界后,归隐天主教修道院。不过,受到历史学界过往对北洋外交的某些成见的影响,加之相关档案发掘的限制,陆征祥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和研究,他也因与北洋派关系密切,而常常以负面人物的形象被呈现。唐启华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结合大量史料,在这本《陆征祥评传》中考察了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07-03
  • 彼泽
    史料翔实,巴黎和会部分补充了我很多未知的细节。假如这是陆,其实我不太喜欢他。出身寒门不是错,不善交际不是错,缺乏领导力也不是错,但是我还是不喜欢。02-19
  • 沉默的二四零六
    彼于民国之际参加巴黎和会,周旋于列强和虎狼之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决定了孱弱的民国无法在会议桌上获得正当的对待,所以在传统民族叙事上陆、章、曹三人视为卖国贼和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他和许景澄的师徒之谊也在冥冥中暗示弱国外交人员的悲惨命运。01-29
  • sofia
    “陆征祥阴错阳差地成为受国人欢迎的“拒签英雄”,又眼见挚友曹汝霖被打为卖国贼,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必定感慨万千。春秋大义之一字褒贬,在混沌变幻的历史现场,可能只是一念之间,或是幸与不幸的毫发之隔而已。”02-02
  • 老了的老豹子
    唐启华先生的书每一本都是精品,都能够深入剖析历史事件中各方面因素的合力造成的事件中人的困境,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国力凋敝,南北分裂的窘境下,那一代外交人士的艰苦奋争,实在不应该轻蔑的以丧权辱国概括和否定外交家的努力,须知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前辈们的努力带来的。07-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