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烟斗客甲
    唐启华研究外交史30多年,2007年台北公开了驻比使馆保存档,这是陆征祥1920年代带去欧洲的,史料价值很高,2019-2021年潜心研究写出本书;陆征祥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职业外交官,晚清第一代外交官不谙西文也不了解西方,第二代广方言馆、同文馆出身,在西方时间长成为外交主力,陆征祥就是代表性人物尤其法文最佳;1890年19岁毕业进入京师同文馆深造,因为出色被许景澄(1845-1900)挑选去俄使馆,外交知识来自跟随许景澄的5年,沟通中西介绍新旧,如同他第二个父亲一般;许景澄要求陆征祥不要追随没落的体制但也不要指责,注意观察他国外交官保持沉默等待时机,西方最厉害的是宗教而不是军备和科技,许景澄把外交官比喻为曲突徙薪,军官为焦头烂额;先当心俄国之后关注日本要求陆征祥将来收复失地,要记不要气……08-17
  • 書是生活的答案
    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外交史中,陆征祥是一位极其传奇的人物。他21岁进入外交界,从学习生、翻译官、参赞,到公使、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国务卿,历经了李鸿章访俄、海牙保和会、日俄战争、洪宪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多个关键性事件。1917年退出外交界后,归隐天主教修道院。不过,受到历史学界过往对北洋外交的某些成见的影响,加之相关档案发掘的限制,陆征祥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和研究,他也因与北洋派关系密切,而常常以负面人物的形象被呈现。唐启华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结合大量史料,在这本《陆征祥评传》中考察了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11-21
  • 普悠玛
    写的很好,和顾维钧那本一起读10-20
  • 不惑之海
    与其是了解陆徵祥本人,更多地是为了看弱国外交之无奈11-18
  • 延陵堂
    本书和陆征祥的人生一样,读来渐入佳境11-12
  • 阅湖
    陆徵祥之性格与此丛书另一传主顾维钧恰好相反:前者谦恭内敛,后者自信张扬。印象最深的一点,陆氏曾形容自己一生“尽力成为一只小老鼠”,“致力观察伟人言行,然后快速地回到自己的岗位去实现所观察到的一切”。衡诸陆氏生平,其早年之于许景澄,中年之于袁世凯,晚年之于天主教会,无不如此。由此观之,陆氏或为“心理史学”极佳之研究对象。就本书而言,中段二十一条以及巴黎和会部分,多脱胎于作者前著;相较之下,前段使俄部分以及后段使瑞/修道院部分,则取自新公开的陆徵祥文书,更见新意。05-23
  • 千寻
    作为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外交家,陆征祥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自认为是“清代罪人、民国赘疣”。然而他改革外交部、培养人才、多次对外交涉哪怕是世人诟病的“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从现在看来也涉及到很多复杂因素,未必全是失败。他一生爱国,哪怕入修道院也心念祖国。为弱国抗强权何其难也!当然他领导力不足,不擅面对内部倾轧掣肘却是难以回避的短板07-15
  • 老了的老豹子
    唐启华先生的书每一本都是精品,都能够深入剖析历史事件中各方面因素的合力造成的事件中人的困境,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国力凋敝,南北分裂的窘境下,那一代外交人士的艰苦奋争,实在不应该轻蔑的以丧权辱国概括和否定外交家的努力,须知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前辈们的努力带来的。07-04
  • sofia
    “陆征祥阴错阳差地成为受国人欢迎的“拒签英雄”,又眼见挚友曹汝霖被打为卖国贼,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必定感慨万千。春秋大义之一字褒贬,在混沌变幻的历史现场,可能只是一念之间,或是幸与不幸的毫发之隔而已。”02-02
  • 沉默的二四零六
    彼于民国之际参加巴黎和会,周旋于列强和虎狼之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决定了孱弱的民国无法在会议桌上获得正当的对待,所以在传统民族叙事上陆、章、曹三人视为卖国贼和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他和许景澄的师徒之谊也在冥冥中暗示弱国外交人员的悲惨命运。01-29
  • 彼泽
    史料翔实,巴黎和会部分补充了我很多未知的细节。假如这是陆,其实我不太喜欢他。出身寒门不是错,不善交际不是错,缺乏领导力也不是错,但是我还是不喜欢。02-19
  • 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外交史中,陆征祥是一位极其传奇的人物。他21岁进入外交界,从学习生、翻译官、参赞,到公使、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国务卿,历经了李鸿章访俄、海牙保和会、日俄战争、洪宪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多个关键性事件。1917年退出外交界后,归隐天主教修道院。不过,受到历史学界过往对北洋外交的某些成见的影响,加之相关档案发掘的限制,陆征祥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和研究,他也因与北洋派关系密切,而常常以负面人物的形象被呈现。唐启华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结合大量史料,在这本《陆征祥评传》中考察了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