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契诃夫,俄国文学大师,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890年7月到9月,契诃夫只身一人,先坐火车,后骑马、乘船,来到政治犯流放地萨哈林岛进行实地考察。岛上地狱般的惨状和西伯利亚的贫穷给契诃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写下了伟大的经典非虚构作品《萨哈林旅行记》和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内容简介


萨哈林岛是北太平洋上介于鞑靼海峡和鄂霍次克海之间的一个长条形岛屿,四面环水,俄罗斯帝国把它当作是罪犯无法逃脱的天然监狱,从19世纪60年代起,将成千上万的政治犯和刑事犯流放到这里,从事苦役劳动。

1890年,契诃夫决定前往萨哈林考察,虽然此时他已出现疑似肺结核症状,多次咯血,身体十分虚弱;但是他坚持说“有必要”到这个“不可容忍的痛苦之地”,去研究苦役犯的生存状态。

他参观监狱、和苦役犯谈话,用卡片记录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的简况,甚至目睹了死刑和种种酷刑,深受震动,“以致后来多次在噩梦中看见这些场景”。三个月后,他回到莫斯科,花了三年的时间,写出《萨哈林旅行记》。

【编辑推荐】

村上春树盛赞

契诃夫毕生至为自豪的作品

拖着几近崩溃的病弱之躯,途经一万俄里的苦寒与荒凉,他踏进这“不可容忍的痛苦之地”,用文字诊断俄罗斯。

经典译本全新修订,最全注释和更多详细资料。

“这世间苦难深重,他为岛上的苦役犯写了一《萨哈林旅行记》,描述他们的故事,传达他们的声音。”——梁文道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青兮
    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俄国地狱三部曲06-18
  • 小米=qdmimi
    因为从小就收集过几个版本的《萨哈林旅行记》,所以以为大家都读过,并且不会有人把它归入游记类。但是从新版出来后的反响发现原来并非如此,若不是编辑和书评人们反复提醒,还没意识到它的重印其实还有意无意地搭了村上前几年的新书《1Q84》的光。其实契诃夫的这次自选的地狱之旅可以有无数种阐释,但从他写小说不为解决问题而执意地提出疑问的态度来看,一次旅行也可以直接向着目标开始而不必计较结果。当然从此书中收录的《寄自西伯利亚》和《萨哈林旅行记》看来他的收获颇丰,我甚至疑心他的早逝不但根源于此次近乎自残的考察,也来自社会观察敞开的巨大资料库带给创作和心灵的巨大压力。我觉得初读此书的感觉不应该是震撼或是有趣味,而是无法打破沉默的焦躁和难以忘怀的苦寒。02-18
  • nothing传叔
    旅行文学里最好的田野调查,田野调查里最好的旅行文学。。。12-10
  • [已注销]
    杰出的人类学家。向往的极寒之地。“我的衣橱里,一直会有一件这样的囚服。”07-31
  • 艾弗砷
    契诃夫在萨哈林待的时间不长,不到两个月。行记本身也有点零散,不少地方重复了,而且写到后来,契诃夫被这里乏味而且得过且过的人们磨得没了兴致,所以写南萨哈林时笔墨也不那么丰满。但这个游记实在是震撼的,绝望的诗人契诃夫用了整整一辈子来描写绝望,在面对这些可怜的人时,他也成为他们,他放不下他们。就像他在《大学生》里说的,他“似乎看见这条链子的两头:只要碰碰这一头,那一头就会颤动。” 萨哈林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地方,岛上几乎没有13到21岁的青少年,所有人都想离开这里回到大陆去,回俄国去。没人觉得这里也属于俄国。所有岛上的东西都是临时的,苦役犯的身份、卖身的女人,没什么收成的土地、胡乱搭建的房子,臭虫、蟑螂和鬼天气,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没人在这里真正的生活,或者说,他们怕这里的日子真的被称为生活。01-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