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馬可(John M. Carroll)現為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簡史》的作者。

内容简介

高馬可認為自鴉片戰爭後的一個世紀,香港的殖民地性質孕育了一批本地華裔商業精英。及至十九世紀末,殖民地政府視華裔商人為盟友,以發展香港為商業中心。兩者所以能連結起來,正因為他們都相信中國商機處處。華裔領袖和港英當局在共同關注的問題上均有合作,例如資本主義擴張,以及為陷入困境的中國提供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籌謀獻策等。

這些華裔精英也在這殖民地架構中找到生意和商業上的機遇。他們利用香港的戰略地位把自己塑造成與內地商人不同的一個獨特社群。國族主義在香港帶有其本地特色。同時,通過為英國籌措軍費、接待訪港的英國皇室成員、出席大英帝國的貿易展覽,華裔精英有助香港成為大英帝國中活躍的一員。

在《帝國夾縫中的香港》,高馬可探討了諸如殖民主義在現代史的意義與影響等重大問題,並且不偏不倚地把香港置於中國歷史與英國殖民史的脈絡中。


高馬可(John M. Carroll)現為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簡史》的作者。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Agora S. Y.
    文筆流暢的早期香港史,捕捉華人及歐亞混血望族(何東家族、何啟、周壽臣、羅文錦、羅旭龢等)在早期香港殖民資本主義發展下的作用。展現了除了post-49/67/89之外的另一種或許只屬於菁英階層的「香港性」與「香港認同」,並與後殖民主義理論進行了諸多商榷,作為一本在2000s寫就的書,對思考今日的香港仍有重要的意義。02-02
  • Sean S.
    该书以非二元对立的方式,呈现了殖民地时代,华人精英阶层与英国殖民者之间更加动态、多元、复杂的关系,并触及香港身份认同形成、民族主义的不同面向。不管是对香港历史还是对看待殖民主义的方法,都很有启发!10-23
  • 舍利子
    合謀協作論。結論就事論事就是了,為何一定要扯到49年和現在,笑死。12-18
  • 沁沅
    对殖民地香港成长繁盛原因的另一种解读,除了港英政府的放任自流外,更强调的是香港华商阶层对香港发展作出的贡献,作为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的夹缝,香港华人懂得因地制宜,利用内陆的动荡不安和英国在远东的商业利益,为自己乃至香港整个社会创造机遇,占尽战争红利,而这也仅仅会发生在殖民时期的香港,同样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在新加坡的发家史上得到印证,在英国的其他殖民地,如印度,马来,都没有逆风翻盘,同时英国社会泾渭分明的阶级意识也不会对华商造成巨大的人格损害,他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平行上流阶层,与英国人分庭抗礼,同样也怡然自得,而英政府也愿意赋予上流的华商政治权利,放任他们自治,二十世纪国内的失败之处恰好就是香港的成功之处,现如今依然处于夹缝中的香港,面对同样高高在上的政府,也应该探寻一条新的途径来走出困境04-26
  • 巴掌宽的护心毛
    scholarship的梳理非常好,内容紧凑言简意远,翻译特别好09-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