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杰伊·R·格林伯格,斯蒂芬·A·米歇尔这两位作者均为在纽约私人执业的精神分析师。
杰伊·R·格林伯格是纽约大学心理学博士,威廉·阿兰森·怀特研究所(William Alanson White Institute)精神病学、精神分析与心理学的培训和督导分析师, 2011年起担任《精神分析季刊》(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主编,2015年因其在精神分析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Mary S. Sigourney奖。
斯蒂芬·A·米歇尔是威廉·阿兰森·怀特研究所的督导分析师与教员,纽约大学精神分析博士后项目的创立者,是深具影响的国际学术季刊《精神分析对话》(Psychoanalytic Dialogues)的创始人,影响了美国心理学会精神分析分会的发展。

内容简介

一本了解精神分析的必读书籍,一本非专业人士也能读懂的精神分析经典著作。

精神分析理论的现状,因其复杂性与异质性,似乎总是令学生与临床医生感到不知所措。与过去的观念相比,精神分析治疗近来已成为治疗更广范围内病人的选择。新病人带来新的临床资料,反过来形成新的理论。结果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理论立场,均具有截然不同的概念发展的路线以及独特的语言,令分析师怦然心动。各“学派”之间的交流是极少的。其拥护者为了使概念上的复杂性具有秩序,经常宣称某个立场才是“真正的精神分析”,导致与其他理论观点进行整合、综合与比较的尝试都显得没有必要。对这种情况的澄清颇费周章。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原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精神分析领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以及临床医生们必读的经典之作。全书采用一种“比较精神分析”的方法,试图提供一个概念的框架,竞争理论之间的混乱可以在其中得以澄清。比较精神分析有助于理论家和学习理论的学生明了集中与发散的重要领域,各种精神分析学派之间的隔离以及每个学派的内在复杂性使得这些领域模糊不清。通过总结关于许多临床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的含意,有助于临床医生的工作,从而为理论整合与实践提供结构。


杰伊·R·格林伯格,斯蒂芬·A·米歇尔这两位作者均为在纽约私人执业的精神分析师。

杰伊·R·格林伯格是纽约大学心理学博士,威廉·阿兰森·怀特研究所(William Alanson White Institute)精神病学、精神分析与心理学的培训和督导分析师, 2011年起担任《精神分析季刊》(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主编,2015年因其在精神分析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Mary S. Sigourney奖。

斯蒂芬·A·米歇尔是威廉·阿兰森·怀特研究所的督导分析师与教员,纽约大学精神分析博士后项目的创立者,是深具影响的国际学术季刊《精神分析对话》(Psychoanalytic Dialogues)的创始人,影响了美国心理学会精神分析分会的发展。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这本书很值得反复深入阅读,我觉得是讲述关系模型中最好的一部。不仅深刻阐述了驱力到关系演进的历史轴线,而且一直在辩证的视角下审视这种过度,为读者留下自我思考的空间。在章节层面,以评传的方式清晰描绘了各流派的脉络,比如对弗洛伊德的“防御—诱惑—愿望—驱力”,对克莱因四个阶段的思想演进等;并用一种比较的方式体察差异和利弊,作为每位大师的导读再好不过了。米切尔的哲学求学背景,也让对驱力和关系的讨论有更深的底层思考:个性化追求和关系中成就不仅是经验哲学和欧陆哲学间的政治张力,也是此在本身的悲剧和意义。07-22
  • 子羽
    泪流满面发现CAPA系列中终于有本能读懂的啦10-04
  • 大石落地
    非常难读又非常了不起,两个作者不但梳理了客体关系的脉络,还结合理论家的身世推演他们为概念的演变所做努力的动机,还从哲学角度看到驱力和关系模型天然的辩证。当年看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就觉得mitchell好厉害,这是多扎实的理论储备和阐释能力,看完这本感觉应该给跪~~但是对照原文看,翻译相当耽误事,有明显错误,有制造阅读障碍的……12-19
  • 三童
    非常好的客体关系理论梳理,尤其是沙利文的部分很有启发:“结构即能量”,关系结构就是心理能量。没有独立存在的人格,都是关系结构的产物。07-02
  • 比老师
    2326。太好了这本,跟大众心理学读物完全不同,学术、专业。精神分析两种模型:驱力/结构模型、关系/结构模型。两种模型对精神疾病、对各类情绪都有合理的解释,不用刻意选择任何一种模型,任何一种都只是解释心理世界的一种方式。12-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