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近代日本「建國」的統一戰爭◀
以薩長討幕派為首 對江戶幕府發動討伐
從京都南郊的鳥羽‧伏見、今日東京的上野、東北地區到北海道
成功將「天皇」權威推展至日本每一寸土地
本書《戊辰戰爭:還原被隱藏的真實》係暢銷歷史書作家洪維揚前作《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之接續作品。內容上起慶應三年十二月九日(格列高里曆1868年1月3日)小御所會議之後,下迄明治二年五月十八日(格列高里曆1869年6月27日)蝦夷政權總裁榎本武揚以下所有官員在蝦夷地向新政府軍陸軍總裁黑田清隆、海軍總裁增田虎之助等人降伏為止,前後歷時一年五個多月、共計五百四十二天。
本書以「戊辰戰爭」為題,即以這歷時一年多的一連串戰爭為主題,於第一、三、六、七、九、十、十二各章中,分別撰述戊辰戰爭中有名的個別戰役,而這些戰役甚少或幾乎未曾在以往的中文書籍中提及。除了第六、七兩章因配合敘述上的需要而調換章次外,大抵上按照時間發生的順序(或是多場戰役約略在同時進行)撰寫。
戊辰戰爭期間並非總是處在戰火之下,這一年多也發生不少外交、政治上以及區域性的事件,諸如神戶事件.堺事件、『五條御誓文』.『五榜揭示』.『政體書』的頒布、一般大眾耳熟能詳的江戶無血開城、奧羽越列藩同盟的締結以及蝦夷政權的建立,本書在個別的戰爭與戰爭之間穿插上述事件,除了這些事件對於明治時代的日本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外,更希望提供讀者多元的閱讀樂趣。
⊙是東軍vs.西軍,還是官軍vs. 賊軍?為戊辰戰爭中對立的兩方正名
在本書中除了引用的史料原文外,對於效命朝廷的薩長等西國諸藩不以「官軍」或「西軍」稱之,而代之以「新政府軍」。若以「官軍」稱之,則與之相對立場的就必須以「賊軍」稱之,這種二分法明顯帶有歧視意味,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不應沿用這種帶有歧視的字眼。在鳥羽.伏見之戰加入新政府陣營的大致上位在京都以西的諸藩,以「西軍」稱之並無不當。鳥羽.伏見之戰以後不少譜代或關東諸藩也加入新政府軍,此時再使用「西軍」這一名稱不僅不恰當,也會對讀者造成誤解,讓讀者誤以為新政府成員始終只有西國諸藩,作者認為「新政府軍」應該是比較適合的稱呼。
同理,除了引用的史料原文外,對於幕府勢力作者也不以「賊軍」稱之,而代之以「幕府軍」。不過,與新政府軍敵對的「幕府軍」成員較為複雜,一律稱為「幕府軍」顯然不符實際情況,因此作者在前述的第一階段稱為「幕府軍」,因為這階段與新政府軍作戰的勢力以幕府軍諸隊為主;第二階段與新政府軍作戰的勢力主要為奧羽越諸藩,由於此時已締結奧羽越列藩同盟,故以「同盟軍」稱之;奧羽越列藩同盟在第二階段結束前已向新政府降伏,「同盟軍」不適合用在第三階段,改以「蝦夷政權」或「幕府諸隊」稱之。
以下就請讀者諸君跟著這部著作,進入戊辰戰爭的年代吧!
洪維揚
彰化縣人,東海大學歷史系、輔仁大學日本文學研究所畢業,博士班中退,目前於中部科大任教,不求聞達於各方,過著教書讀書寫書的愜意日子。
學生時代沉迷於【信長之野望】系列,從第一代到最新一代「創造」皆有涉獵,多數皆能沉浸其中,怡然自得。對日本歷史、文學、文化等領域頗有心得,偏愛司馬遼太郎、井上靖、吉川英治、津本陽、山本兼一、島崎藤村、志賀直哉、橫溝正史、高木彬光、內田康夫、綾辻行人等作家的作品。
著作有《日本戰國風雲錄.天下大勢》、《日本戰國風雲錄.群雄紛起》、《日本戰國風雲錄.歸於一統》、《日本戰國梟雄錄.西國篇》、《日本戰國梟雄錄.東國篇》(以上為遠流出版)、《一本就懂日本史》、《日本神話故事》(以上為好讀出版)等。
豆瓣评论